2)第六十章 焚书之议,反其道行之(求打赏月票推荐票!)_大秦:开局向祖龙索要太子之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上。

  嬴政知道,李斯在朝野中的声望和地位,其实根本不亚于王绾。

  让李斯去主持新法,实际上是将大众关注的焦点,从扶苏身上转移到了李斯身上。

  嬴政极其依重李斯。

  陛下以变法为由,降了李斯的官职,其实也有保护他的意思在里面。

  不仅如此,咸阳城中百姓对纸张的事情议论纷纷,陛下不允纸张在民间用。此事其实于陛下声名有损。

  李斯这个人精。

  这么一来,其实太子在这些事情里,其实根本就无足轻重。

  王绾也知道,其实太子虽为治粟内史,却并没有什么实权,很多事情还是由隗状来负责。

  太子,就是在朝中听政的。

  但是你这样赞同李斯,事情的性质全部变了。

  嬴政也觉得事情不妙了。

  他这个儿子的秉性,嬴政可谓清清楚楚。

  在扶苏看来,焚烧诗书,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所以,嬴政开始生疑了。

  更何况,嬴政其实知道,扶苏对李斯其实是有些抵触的。

  扶苏突然的转变,让嬴政心中生出一个可怕的念头。

  联系到就在刚才,李斯建议让统一文字和推广纸张结合起来,嬴政开始慌了。

  扶苏要和李斯结党?

  嬴政一向喜欢朝中各党派党羽相争,互相制衡。

  而从让决定让扶苏参政开始,嬴政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指王绾的女儿,就是给扶苏入朝参政的铺垫的地基。

  王绾背后,只有一个王家。

  而且,王绾老了。等到王绾功成身退了,到时扶苏已经到了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了。

  可李斯背后,单是一个冯家,就已经势力够大了。而且嬴政知道,仆射周青臣、淳于越,都和他关系很好。

  法家的人,听到李斯说这种话,自然都是赞同的。

  天下一统,和秦无关的书籍,自然应该全部被销毁。

  儒生们一听要焚毁诗书,自然都很愤怒。

  淳于越很是愤怒,当即上前。

  “陛下,臣以为焚书之事,万万不可。”

  周青臣也上前附议。

  “陛下,臣以为,焚书之事,完全不必为之。”

  嬴政这才发话。

  “此事,容后再议。”

  扶苏闻言,心里窃喜。

  嬴政的容后再议,就是不答应此事。

  看来,还是他的反其道而行之有用。

  反对李斯,不仅仅显得他和法家的人主张不一样,给他树敌;而且显得他这个太子文文弱弱的,反其道而行之,能够让朝中的法家之士看到他的态度。

  不仅如此,扶苏为李斯说话,让这个事情变了性质。

  他这么做,会再一度打破朝中原有的权力平衡。

  嬴政命他为治粟内史,命蒙毅为廷尉,而让李斯做了太学祭酒,已经做了统一之后第一次权力的平衡。

  扶苏治粟内史的权力是空的,但是太子的身份实的,而且是嬴政再一次刻意巩固了扶苏的太子地位。

  扶苏知道,嬴政在给自己铺路。

  而蒙毅的廷尉是实的,李斯的太学祭酒更是实的。

  前来咸阳的多数士人,首选要投靠的人,就是李斯。

  李斯的谏逐客书,再一次被士人们传诵不止。

  要知道,扶苏身为太子,又是治粟内史。权力就在他的手边,他摸不到,遇到一些事情,也没啥好表态的。

  就像王绾一样立在大政殿里,除了非常重大的事情,其他时候都闭口不言。

  所以当太子突然间公然在朝堂上为一个极具权势的人说话,而且还是附和之意。

  每个人心里都开始嘀咕起来。

  这之前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而且扶苏相信,嬴政也未必就在此时纳李斯焚书之议。因为这个时候,儒家还没有提恢复分封之制,没有触怒到始皇帝。

  (乖乖隆地咚,考试了,可能最近会请假一两天,望理解。)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