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2章 琅琊诸葛氏_这个三国很核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葛珪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二儿子。

  没什么别的理由,就因为他符合诸葛氏一直坚持的风骨。

  长子诸葛瑾,其人温润如玉,清雅明朗,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少了些刚直。

  幼子诸葛均,虽乖巧听话,性情柔慈,但终究难堪大任。

  唯独诸葛亮,年少老成,刚直却不失礼,通明而又贤达,更符合诸葛氏一脉相承的清正行径。

  “子瑜,城外叛贼如何了?”诸葛珪开口问道。

  诸葛瑾马上拱手道:“父亲,反贼围攻奉高近两月有余,如今已师老兵疲,连续三日没有攻城了。”

  诸葛珪重病缠身,纵然亲自防守城墙,也只是鼓舞士气。

  具体的事物,基本都是由诸葛瑾负责。

  虽说诸葛瑾年方十五,也没有什么经验,但眼下情况危急,他也只能赶鸭子上架,边学边用了。

  闻言,诸葛珪开口道:“即便如此,尔等也不可掉以轻心。贼军势大,而奉高城中只有三千守军,现在借助这严寒天气,才能数次打退他们的进攻。等到天气暖和下来之后,奉高恐怕难以久守。”

  “父亲,那咱们只能坐等城破吗?”

  诸葛瑾亲自驻守城防,当然知道父亲说的是实话,遂叹息道。

  诸葛珪脸色又严肃了下来,正色道:“守不住也要守,必须守!奉高若能守得住,我等便能摆脱张举那厮带来的恶名,朝廷也不会猜忌,以后我诸葛氏还是大汉忠臣!若守不住,城破之日,为父会安排你们先走……”

  “父亲,那您呢?”诸葛瑾连忙问道。

  “糊涂,为父自然当以身殉国,还我诸葛氏一个清名。往后你们三人,也不用被为父牵连。”

  诸葛珪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中没有一丝波澜,可见他早就做好了这个打算。

  诸葛瑾吓了一跳,连忙劝道:“父亲,万万不可!”

  “莫要插话,听为父说完。”诸葛珪挥手打断诸葛瑾的话,继续说道,“为父的生死,已经不重要了,若能舍此残躯换回我诸葛氏的清名,便也是赚了,勿要多言。

  不过,眼下离天气暖和下来,最少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贼军也未必能攻破城池。再者,新任徐州牧刘使君乃仁义之主,等会你便派人突围出城,向刘使君求救。

  若能坚持到刘使君大军到来,奉高可保无虞。”

  诸葛瑾连忙拱手道:“父亲,儿记下了,等下便派人突围,向刘使君求救。”

  诸葛珪用锐利的目光,扫视了三个儿子一遍,凝声道:“你们一定要记住,贼军只是暂时势大,必不长久,只要能守住奉高,我诸葛氏的清名就能得以保存。莫做愚蠢之辈,目光要放得长远一些。就算为父不行了,你们也要继续坚守城池!

  若真有城破的那一日,你们就算是死,也一定不能从贼!

  你们不仅是我诸葛珪的儿子,更是琅琊诸葛氏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