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4章 寒门士子_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势,浩浩荡荡,绝非区区一个社团萌芽、一群连生死都没有经历过的世家公子所能够左右扭转。

  复社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社团,还差得远。

  这不,眼下还没到真正的生死关头,身为复社领袖的公子哥群体就开始分裂。

  至于此前加入复社的那些寒门士子,自打来到南京,几乎从来不在人前提及自己的复社成员身份,这些士子其实已经脱离复社。

  关于世家子弟和寒门士子,崇祯和马鸣騄曾经有过一次深层次的探讨。

  马鸣騄更加看好顾杲、吴应箕、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及郑森等官宦子弟,认为这些官宦世家子弟不仅有人脉,而且自幼跟随在父辈身边接受熏陶,所以处事的能力以及看问题的眼界都要胜过寒门士子。

  寒门士子大多没见过什么世面,看问题的眼光就难免狭隘,甚至偏执,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常常也难如人意。

  所以培养官宦世家子弟的价值明显大过寒门士子。

  但是崇祯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像眼界、处事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历练获得,但是意志品质这种东西却很难通过历练获得。

  官宦世家子弟之中也有意志品质出众的,比如郑森。

  但是总体上,官宦世家子弟的意志品质是很堪忧的。

  反观寒门士子,因为从幼年起便要承受苦难的磨炼,这种苦难的磨炼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烙印,也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烙印,使得寒门士子对于艰难以及困苦的承受力远远胜过世家子弟。

  比如说读书,世家子弟也有天赋出众者,但是他们大多熬不住圣贤书以及八股文章的枯炽乏味,因此把天赋用在了散文诗词甚至于谱写曲本上,这也是因为他们衣食无忧,所以不需要通过科考来改变人生。

  但是寒门士子则不同,因为他们只有通过科考才能改变人生,所以就只能咬紧牙关埋头苦读圣贤书,然后在十年寒窗苦读中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寒窗苦读的代价就是不会长袖善舞交际,更不会秦淮河上赋诗填词博美人一笑,但是将来纵横官场的却多是这些寒门子弟。

  这些寒门子弟只要给一点机会,他们就会紧紧抓住,至死都不会轻易放弃。

  也正是这点,对于崇祯设想之中的新军,还有廉洁的新文官群体至关重要,至于其他的都不是什么问题。

  别看这些寒门士子此时远不及世家子弟处事老练。

  但是崇祯确信,等到这些寒门士子在徐州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从残酷的战场上生存下来,从此他们从思想和处事能力上都会出现巨大升华。

  那时,这些寒门士子从原生家庭带来的短板就会被完美的补全。

  等到这些寒门士子再回到南京,面对那些贪图享乐而留在了南京的世家子弟,就是一种降维式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