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87章 清算北方士族_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对行凶者宽大处理,以懈怠其反噬之志?”

  “此二者如何能混为一谈。”王应熊皱眉道,“北方士族何尝杀人。”

  “王银台所言极是。”刑部尚书刘士祯说道,“北方士族不过谋求自保而已,其内心其实并不愿意背弃大明朝。”

  “好一个谋求自保。”张慎言反唇相讥道,“倘若按照大司寇此论,吴三桂、姜瓖等奸贼也不过是谋求自保而已,洪承畴、孙之獬等贰臣也同样只是谋求自保,鉴于此,吴三桂、洪承畴之流也需宽大处理?”

  “张阁老,伱这是强词夺理。”刘士祯道,“吴三桂等引狼入室,洪承畴等助纣为虐,彼辈乱臣贼子做了无数恶事,身上背负无数血债,然而北方的士族缙绅大多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屈身事贼,但是从贼之后并没有做过恶事,如何不能宽大处理?”

  “好一个没有做过恶事,大司寇此论当诛!”张慎言怒不可遏道,“流贼若无北方缙绅士族之鼎力相助,何至于短短数月之间席卷北方?建奴若无北方缙绅士族之助力,何来钱粮屡屡对大明用兵,又何来铜铁工匠打造大炮鸟铳?”

  “崇祯十七年,北方数省一月间全境沦陷,皆拜北方士族所赐。”

  “建奴入关后,先后三次对黄淮防线用兵,造成我大明数十万军民伤亡或者被掳走,亦是拜北方士族所赐!”

  稍稍一顿,张慎言又疾言厉色训斥刘士祯:“如此恶行如此劣迹,到了大司寇口中,却成了并无做恶,此论当诛!”

  刘士祯被训得满脸通红,一时间无言以对。

  因为张慎言的话从道德或者法度上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从现实,从人情世故,就绝对不能这般处理。

  别的先不说,只是一句法不责众就足以说明问题。

  在北方数省搞这么大规模的政治清算,大明还想不想要北方安宁?

  没有北方数省之缙绅士族之鼎力支持,大明的法度及政令在北方数省就会寸步难行,就根本别想对北方实施有效统治,绝无可能。

  但是这种话,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讲的。

  有些事能说不能做,有些事能做不能说。

  宽大处理北方士族,就属于后者,能做却不能说。

  可偏偏张慎言头铁,非要把这事拿到台面上来说。

  这就搞得其他的内阁辅臣以及六部堂官十分无语,张慎言你这样特立独行,容易没有朋党,最后变成孤家寡人。

  最后路振飞只能说:“此事还是等面圣之后再议吧,现在议北京国子监事,仆观圣上此举,似有用国子试取代礼部试之意,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此万万不可。”身为礼部尚书的王铎当即站起来反对。

  “延续千年之抡才大典,又岂能轻易废除?此断然不可。”

  礼部的事权原本就不多,现在圣上极力推行礼法的革新,许多礼法都先后遭到废除,礼部的事权已经是一再的缩减,如果连礼部试都被国子试取代,那礼部也就没必要再存在,他这个礼部尚书也就该致仕了。

  然而王铎的言论并未引起共鸣。

  在场阁部大员其实倾向于以国子试取代礼部试选拔官员,别的不说,只是每年录取上万生员这一条,就远胜礼部试每三年录取三四百举人。

  因为增录之后,各家子弟中试的机会也就大了。

  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选拔权必须操之于吏部!

  【下午还有一章】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