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 本·沙特的眼光_民国之铁血荣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慕尼黑协定》虽然成功的签署了,但在签约各国的领导人心里,却是滋味各有不同。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心里是沾沾自喜,他是个和平主义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的英国士兵的死亡感到痛心疾首。在他眼里,捷克斯洛伐克虽然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但却有效的避免了战争。他认为这对捷克斯洛伐克来说,还是值得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能力虽然在世界十大工业国家里排名排在世界第七,仅在美、苏、德、英、法、意之后,但真要和德国之间爆发战争的话,苏台德地区依然会不保,可能还会损失更多的国土和无数的士兵的生命。尤为让他满意的,是慕尼黑协定签署后,希特勒还向他做出了保证,德国和英国在出现不同意见时,两国绝不发生战争,而是用和平的谈判方式来解决争端。他觉得,作为德国的总理,做出这样的保证,是值得信赖的。

  尽管在英国国内以丘吉尔为首的一部分保守党势力对他的这种和平理念予以激烈的抨击,但张伯伦却自认为他看的比丘吉尔他们更清楚。英国在与华夏的印度洋海战战败后,才又开始再次重整军备,但眼下的军事实力并不足以支撑与德国交战,而他的同盟中,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而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欠下的战争债至今都还没有还清。法国国内局势一片混乱,政权更迭的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他们也没有意愿与德国翻脸,不然就不会拉着他来和希特勒谈判了。而欧洲的另一个强国意大利则是德国的盟友,想让意大利作为自己的同盟去进攻德国那不是开玩笑么?这种情况下,英国还真的强硬不起来。只有丘吉尔这种战争狂人才会傻乎乎的叫嚣战争,当初与华夏的冲突,就有这个傻胖子的蛊惑,结果带给英国的只是羞辱。

  法国总理达拉第心里却是苦涩的无奈。在法国的第三共和国期间,法国总理这个位置是个很弱势的职位。在法国的宪法中规定,法国国会有权进行一次对总理和内阁的不信任投票。达到规定票数,总理和内阁就必须辞职。所以,几乎每年内阁都会改组两次。因为每年都有两次国会的全体会议,几乎每次全体会议,都会有人提出要对政府进行不信任投票,奇葩的是,每次投票的结果都是以内解散改组。所以,他这个总理,从1933年开始到现在短短四年时间里,他已经三度出任总理了。法国国会中,厌战情绪很重,这从德国军队进占莱茵非军事区和吞并奥地利这两次明显违反凡尔赛和约,并且造成对法国极其不利态势的情况下,国会都反对向德国提出交涉,就可见一斑了。现在,为了捷克斯洛伐克,国会那帮人会同意向德国开战吗?在这种情况下,割让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