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八章 二战爆发_民国之铁血荣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与当时他们对空军格外轻视也是原因之一。

  直到英国与华夏的印度洋一场大战,被打疼了的英国人才开始再次提高军备,但显然,他们还没有恢复军力到足以支撑与德国的战争的水平。现在,不对德国强硬,或许德国就会一步步的蚕食他周边的那些国家,可要强硬,他们还真的没有与德国一战的本钱。

  只是张伯伦再一次误判了形势,在遍数欧洲各国的情况后,张伯伦认为有资格与德国抗衡的国家,除开法国和意大利,就剩下苏俄了。意大利已经靠向了德国,但他认为只要他拿出一种宽容的姿态,苏俄就应该加入自己的阵营,他从来没想过苏俄会和德国结盟。所以,在与苏俄谈判时,对苏俄提出的种种要求并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在张伯伦看来,英法作为与苏俄在意识形态上完全对立的国家,他们能在法理上确认苏俄政权的合法性,就是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可斯大林显然不答应这么廉价的条件,他要求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至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英、法、苏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规模的具体协议。并且要求罗马尼亚和波兰给苏联军队给予通过其领土的过境权,作为一份集体安全协议的一部分。这些要求在张伯伦看来显然有些过分。特别是最后一条,若是答应的话,明显为苏俄军队南下打开了通道。张伯伦要的仅仅是波兰在受到德国进攻时,苏俄能在背后帮波兰一把,而不是要把苏俄这只黑熊放出来给他在欧洲大陆上闲逛的权利。

  事实很快就给了张伯伦一记闷棍。德国外长利宾特洛甫在与苏俄外长莫洛托夫进行会谈后,很快就和斯大林达成了协议。在这个协议附带的密约中,苏俄和德国划分了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波罗的海地区如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时,立陶宛北部疆界将成为苏德权力界限,在这方面,双方将承认立陶宛在维尔诺地区的利益。如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苏德将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为势力分界。维持波兰独立是否符合双方利益,与及如何划界,只能在进一步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才能确定。在东南欧方面,苏联关心她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宣布她在该地区在政治上完全没有利害关系。

  在这份协议中,德国和苏俄各取所得,直接把波兰瓜分掉了。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顺利签署的消息传来,全世界的眼镜碎了一地。德国居然与苏俄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那说好的反第三国际联盟呢?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确定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基本纲领呢?难道希特勒改弦易辙不再反共了吗?

  苏德之间互不侵犯条约的签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