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8章 不消停_诸天大明联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段。

  杨宪胡惟庸靠举报李善长谋反,进入了严嵩掌管的都察院,这就给了各朝遗臣一个很好的提示。

  进入中央朝堂,能有什么比立功更快捷的方式。

  要立功,就要有事情可作为跳板,没有事情,就去搞事情。

  各朝遗臣不愧是久经官场之辈,行动力那是没得说,很快就把搞事的目标对准了朱厚照的便宜弟弟安王。

  安王眼高手低,且对朱厚照不满已久,是一个很好利用的棋子。

  各朝遗臣的计划很简单,怂恿安王造反,然后他们再把安王卖了,进入朝堂也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跟着安王一条路黑到底,推翻朱厚照这个他们眼中的暴君,各朝遗臣压根想都没想过。

  强如太祖洪武皇帝,太宗永乐皇帝,都败给了朱厚照,区区一个安王,焉能翻得了天。

  安王,只能给他们充当往上爬的垫脚石,用完了就赶紧扔掉,免得惹上一身骚。

  各朝遗臣找到安王,表明愿意支持安王,这可把安王激动坏了,愚蠢的脑子再度发挥作用,当即与各朝遗臣混在了一起。

  但安王还没愚蠢到无药可救的程度,也知道自己斗不过朱厚照,便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先想办法搞垮太子朱启元,让他成为皇太弟,等朱厚照退位,他便能名正言顺继位,届时,莫说是进入朝堂,就是把内阁六部的重要官位任各朝遗臣随意挑选都没问题。

  安王这一波反向操作惊呆了各朝遗臣,却也让各朝遗臣心动不已,能当朝廷响当当的大官,为什么还要去谋划着当小卒子。

  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各朝遗臣彻底与安王勾结在了一起,不就是搞垮朱启元嘛,干了!

  斗不过朱厚照,难道还扳不倒你个黄口小儿。

  各朝遗臣那是相当自信,觉得以自己纵横官场数千年的超高手段,要搞垮朱启元不过是牛刀小试,毫不费力。

  皇权与相权,皇帝与太子,天然就有着不可磨灭的隔阂,只要利用好了这一层隔阂,皇帝,太子,亦不过是掌中玩物而已。

  各朝遗臣紧紧抓住这一点,四处散播谣言,说是太子勾结金吾前卫指挥使苏定方,欲行玄武门之变,逼迫皇帝退位。

  意欲借朱厚照的手除去朱启元,为安王上位创造条件。

  不得不说各朝遗臣在玩弄权术这方面确有独到之处,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绝杀。

  谣言,之所以是谣言,便是抓紧了人的心里变化,渲染言语恐怖,从而误导人的判断,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人言可畏啊!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一次,皇帝会一笑置之;

  二次,皇帝会开始心生怀疑;

  三次,皇帝会调查太子;

  四次,不论谣言是真是假,皇帝都不会再信任太子;

  五次,一切都宣告结束,没有皇帝会容忍有人背叛自己,哪怕是自己的亲儿子也不行。

  各朝遗臣的手段确实厉害,换作任何一位皇帝,只要听到谣言,第一反应定是宁杀错,不放过,皇权之前,亲情显得太过脆弱。

  汉武帝错信巫蛊之祸,致卫太子刘据惨淡落幕;唐太宗扶持魏王李泰与太子李承乾分庭抗礼,皆是皇帝与太子隔阂深重的典型。

  各朝遗臣把皇帝的心理拿捏的死死地,但却忽略了一点,他们面对的是朱厚照。

  朱厚照与汉武帝,唐太宗不一样。

  汉武帝,唐太宗提防太子是因为儿子众多,即便现有的太子没了,也能随时再封一个,不怕江山旁落他人之手。

  而朱厚照呢,前世今生就这么一个儿子,朱厚照何必提防朱启元。

  相信满大街的谣言,废了朱启元,封安王为皇太弟?朱厚照疯了才会那样做。

  各朝遗臣的如意算盘打得十分响亮,但最终只会是一场空,最后连老命都赔进去。

  求张月票支持一下!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