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1节 社团分子跪了_大明之雄霸海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教宗,哪怕他们都拜同一个上帝!

  因此,南华军与唐·科科奥尼可以合作,西西里暂归南华帝国。

  如今欧战渐渐火暴,在陆地,南华陆军采取短促突击的方式,向奥地利的边境防线展开攻击,有时还攻了进去,战事很大。

  地中海上炮声轰隆,南华舰队与白皮舰队追逐,陆战队攻击海岸线,或有人说海军上将程玉组织人马去打罗马城,破掉天主教的老巢,捉了罗马教皇,立不世之功。

  程玉则借用了一句经典道:“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三国时,孙权居心不良,想陷害曹操于不义,上书劝曹操称帝,曹操头脑很清醒地说了这句话。

  而程玉久随皇帝,知道皇帝有“一王不弑他国之王”的仁义,程玉真要是捉到了罗马教皇,不一定是大功,很可能是大过。

  万一罗马教皇挂掉,程玉就成为众矢之的,同时功高震主,不打也罢。

  不仅是他,就连西平留守,二皇子颜煜也没下令部队全面进攻,他在等,等皇帝的到来,主持欧战。

  那么,皇帝怎么还不来呢?

  皇帝没来,是因为两个地方出了妖蛾子。

  ……

  大明,南京,皇宫。

  这里也有一个皇帝朱和坪,他是颜常武与大明公主朱真真的儿子,从母姓,登基为帝。

  只不过两中华的臣民们说起来,皇帝就是一个,那就是南华帝国皇帝、兼大明东南王颜常武。

  大明的皇帝朱和坪的名声远远比不上其父,虽不象颜常武英明神武,但他来个萧规曹随,仿照南华,以民为本,也就坐稳了皇位。

  如今大明四海升平,国势蒸蒸日上,本应是大好局面,朱和坪却陷入狂怒之中!

  因为提督东厂的曹大海公公秘奏大运河沿岸官吏勾结地方豪族,将朝廷颁下的赈灾钱粮,贪墨大半,以至民不聊生,民众流离失所,有胆大者更啸聚一方,虽不至于揭竿造反,也行地方武装割据,衙门失能!

  中国有条出了名的京杭大运河,前明时期,大运河承担着把江南钱粮运往北京的漕运功能,很是兴旺发达。

  新明之后,定都南京,北京作为陪都,既使海运大盛,漕运反倒兴旺。

  盖因古代交通落后,漕运是船运,省时省力,以人畜之力运输物资哪及船运。

  发展大运河两岸省经济,让漕运并无衰退,有大量的人口依靠漕运为食。

  自去冬以来大运河沿岸省份雨水稀少,今春也没多少雨水,各处干旱,太湖水位下降五米,而洞庭湖则干脆可以在湖上跑马,运河缺水以致于堵塞,漕运几乎断绝!

  运河沿岸的五十万漕夫,已经连续数月生计无着,还不止是他们受到影响,地方农民无水种粮,沦为饥民,嗷嗷待哺。

  若在前明时期,那就是大灾荒了,但朱和坪遇到这样情况,让他以为自己能够比崇祯皇帝要处理得好。

  道理很简单,他有钱,有粮!

  不象崇祯皇帝那穷B,朱和坪积极发展经济,严格税收---一些官员曾劝谏要他不与民争利,行太祖旧制即商税三十税一,被他严词拒绝,曰敢言者一概罢官,收不上税的官员一概处置,从此才没有敢对收税说三道四的。

  朝廷的财政收入丰盈,国库收入越来越多。

  而且学南华那边大搞金融,就算国库没钱,只要发行国债什么的,很快就有钱了。

  农业则大干快上,积极兴修水利,提高科技含金量,粮食产量不断上升。

  虽说人口增多,粮食产量跟不上人口增多,但海外输入米面源源不断,各处建立国储粮库,一旦遇灾,发下钱粮,赈灾救民,本是易事。

  朱和坪也以为是易事,万万没想到那些官员居然贪污了赈灾钱粮,置皇帝于不仁不义的地步,让灾民活不下去,江山甚至动摇!

  亏大明学南华对官员行高薪养廉,可是看看那些官员们,肉食者做出了什么勾当来,朱和坪出离愤怒了!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