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二三章 税务所里的另类_醉色红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时候农村偏远地区的情况,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想象不出来的。

  税务所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算是好的吧,但是毕竟逃脱不了大环境。住得还算可以吧,但吃的就不敢恭维了,新鲜蔬菜是没有多少的,整个镇子上都没有多少,有一两家卖菜的,但是基本是从城里拉来的便宜货,早已不算是新鲜菜了,所以税务所每年要腌制量大缸酸菜和咸菜,还要挖个地窖存一些萝卜和白菜。街上也就一两家饭馆,饭菜味道不怎么样,何况“上馆子”在当时当地来说是一种奢侈。这样的状况,让李浩然常常想起金城上学的时光,那时候的伙食可是好多了!

  出门就是土路或者石头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而且是自己花钱买的,据说每个月有八块钱的交通补助加在工资里的,李浩然也不清楚到底有没有,反正当时正式干部的工资也就三百多元,李浩然的还不到三百,因为他第一年是见习期。进城虽然有班车,但来去一趟需要在石头路上颠簸五个小时,车费和进城后的食宿费需要花几十元,所以没事的话谁往城里跑呢?

  通讯工具基本就谈不到了。从西川城到石岭镇,唯一的电话线是通在石岭邮电所的,而且还是手摇的,每打一次打电话需要从邮电所摇到城里的邮电局,再由邮电局转接,收费当然不便宜,而且要看邮电所工作人员乐不乐意给你打。税务所原来也是装了一部手摇电话的,但中间再增加了邮电所转接这个环节,麻烦不说还经常接不通,后来也不知怎么线路坏了,如今就只是个摆设。

  当然,对于土生土长的李浩然来说,这些都不是大问题。虽然经历过数年的城市生活,但也只是做了几年边缘化的城里人,对于家乡的生存条件不至于陌生和嫌弃,所以也不存在适应不适应的问题。更何况,比起绝大多说父老乡亲来,这样的生活条件算是好的,李浩然并没有奢求更好。

  关键的问题是工作的不适应以及业余生活的不适应,让李浩然一时之间找不着北了!

  说税务所的工作是繁重的,那基本就是个笑话!石岭税务所虽然管辖石岭镇和周边两个乡的税收征管工作,但是这时候正是个体私营经济刚刚加速的时候,全辖区几乎没有像样的企业,就连个体户也就三百户左右,而且大多就是些小门小脸的烟酒杂货铺子。税务所加上李浩然是三个正式干部,另外还有三个协税员,每隔几个月上门收税一次,全年的税收任务还不到十万元,能忙到哪里去呢?人浮于事,冗员过多,李浩然第一次有了切身体会。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别处有没有,但当时的石岭的确是这样的!

  李浩然作为新来的大学生,自然是受到高度“器重”的。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