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三章 吕氏教子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镇安定,一举扭转战场的走向。

  随后,血战独狼山,鏖战扎失牙兰,驱敌败走漠口,打的更是可圈可点,将人心、敌情我情都算计到了骨子里。

  据探子传回来的讯息,抵达藩昌海的东察哈台联军各部,不足八千,其余尽殁于滚滚黄沙之中。

  这份战绩,这份对战场把握的能力,别说李景隆了,就是他爹李文忠复生,也不一定能干的比他还漂亮。

  引用兵部一些阁员的话,太孙身俱陛下、开平王血脉,运筹帷幄,骁勇绝伦,是天生的。是的,除了这么想,李景隆也不知道该怎么如给给朱雄英下定义。

  说句不好听的,宗室之中,最能打的当属晋、燕、齐及被圈的秦四王。李景隆大胆推断,再给太孙几年时间,他们四个捆在一起,也未必能打的过他一个。

  所以,在带兵上,跟太孙较劲,无疑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

  “不,不!我也要军功,就像皇祖一般!”,朱允炆不觉得他大哥有多了不起,固执的认为,他缺少的就是机会。

  可吕氏不得不坦言相告,朱允炆与他祖、父、兄之间的差距。皇帝残忍、但明辨是非,太子仁厚,却不优柔寡断,而朱雄英两者兼备,继承了二人全部的优点。

  摆在朱允炆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孝!在这个孝大于天的时代,王法也要给孝让路,既然争不过太孙,那就只能在孝之一道上作文章。

  要是一味的硬碰硬,恶了皇帝、太子,失去了他们的庇护,太孙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拿下朱允炆。别不信,当年秦王也不信,结果现在还圈在应天的王府中呢!

  “儿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太孙的每一仗,都是用他的命去换。”

  “可这世上哪有常胜不败的将军,他只要输一次,你的机会就来了。”

  “所以,对你来说,保重自身,在祖、父膝下当个孝心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吕氏嫁到皇宫这么多年,她太清楚这里面的道道儿。朱允炆只要把握住孝,不仅能收获皇帝、太子的青睐,更能在满朝文武面前,应得比太孙更多的赞誉。

  天子,什么是天子,人人拥戴的才是天子。像朱雄英这么能作的,很难保证将来不会走炀帝的老路。到那时候,天下臣民才会看到仁孝的朱允炆,才是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

  所以,耐心对朱允炆,太重要了。吕氏坚信,只要他们的父王,能当二十年皇帝,局势一定会发生逆转,强势的太孙必定与太子因为权力矛盾重重。

  她了解自己的丈夫,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朱标是一定能干出易储之事的。

  像斗败公鸡一般的朱允炆,垂头丧气,完全打不起一点精神。母亲的话,让他切实的感受到,他与朱雄英之间的差距太了。不管服与不服,事实就是如此。

  而要想搬回这一局,除了卧薪尝胆,似乎真的没有别的选择。坦然接受朱雄英比他强,让自尊心极强的朱允炆,感到莫名的耻辱。

  捶了几下地砖,朱允炆不甘道:“母妃,儿臣该怎么做呢?”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