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个臭皮匠!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已经让侍卫挖了几天了,最后,实在耐不住性子了,才想起用火药包。可这火候没把握好,动静弄得大了点,将弘文殿炸倒了一半。

  摇摇头,朱雄英无奈言道:“好心办坏事,行,看你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孤就不追究了。”

  “不过,钱财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就是有再多的财富,也在战乱中损失了。”

  常森真应该好好学学唐朝的历史,近三百年的王朝史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能积攒下什么财富。

  还有温韬那个孽,唐朝的十八座皇陵,此人盗了十七座。如今剩下的,也就是一些破砖烂瓦,及少许孤本图集。

  而且,唐王朝要是有什么密库,藏了大量真金白银,怎么会在中后期,对藩镇割据有心无力呢!

  当然,朱雄英承认,那种局面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没有钱,没法去招募足够的军队,也是一条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是,典籍中的记载,很有可能是真的。可就真有那么个地下密库,里面又能剩下几枚铜板,于移民屯边的大局无补。

  “殿下,臣可不是这么想的。......”

  历代帝王都有自己的私库放体己钱,哪怕是勤俭如皇帝这般,也会盖一间放体己钱的库房,这是世代相传的惯例。

  而且,常森也不傻,国都亡了,而且过了几百年,摆在面上的殿宇都没了,府库还能剩下?

  之所以固执的认为,这座地下密库有宝,那是因为这座密库,完全是由内侍省独立营造的,为了保密甚至连工部都没用。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修筑这座密库,工匠最后皆被百骑司灭口。而这座府库自此便由内侍省,指定的内常侍负责。

  这卷书是除了记录地库的由来,还有自龙朔以来,历任分管内常侍的签押,由此可见一直在使用中。

  “殿下,臣有句刍荛之言,不吐不快。”

  “反正都赔进去一间大殿了,是死是活咱们都得捞回点不是?万一,有货呢!”

  此刻的常森,完全是一副盗墓贼的嘴脸,朱雄英敢担保,要是给他命令,这混账敢去挖乾陵!

  更让他无奈的是,那两个小的,也完全被他带偏了,齐声附和他的说法。连忙告诉朱雄英,这赔本的买卖,老朱家绝对不能干。

  得,瞧着架势,就算朱雄英不许,这三混账也得偷偷干,反正他们脑子里,就是认准那有宝了。

  呵呵,“都知道刍荛之言,看来这搞破坏,都能搞出学问来。”

  行了,一个大殿都赔进去,他们愿意在破砖烂瓦里去寻宝,那就去吧,当消磨精神了。但有一点,朱雄英得跟他们说明白了,谁再动火药包,就把谁的爪子砍下来。

  等这三孽欢天喜地的跑了殿前,有些偏头疼的朱雄英往椅子上一靠。而这时,从后面来的太孙妃-沐婕,也把手搭在了朱雄英的太阳穴,轻轻地按着。

  还不忘宽慰道:“殿下仁义,不愿意怪罪至亲,臣妾为天家的和睦高兴!”

  高不高兴的都这样,还能怎么样。说是行宫,其实就是自家的房子,还真能因为倒了一间房子,就按宫规处置他们?

  唉,闭着眼的朱雄英,不由言道:“没心没肺真好啊!能一直保持年轻的心态,就更难能可贵了!”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