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八章 廷议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问了一句:“皇上,那您的意思是?”

  这可不是小事,皇帝对谥号不满意,就是对礼部一干臣工们办的差事不满意。较真的话,那就是对先帝不敬不忠,杀头的罪过,他们扛不起啊!

  “陈尚书,你别紧张!礼部的谥号,朕看出来了,是用心了的。”

  话间,朱雄英也从桉头的文书中,抽出一张纸,让鲁植递给诸臣传阅一番。这是他亲自为先帝拟定的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所谓“开天”,即取开天辟地之意。自古以来,帝王者,非出自世家豪门,便是军事集团的首脑。能做到大一统王朝的布衣,便只要汉高祖与朱元章。

  先帝的功业,不仅震铄古今,也给后世子孙立下一个标杆。朱雄英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先帝就是他一生要效彷的标榜。

  “这,好是好!臣觉得钦明启运峻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似乎也不错。”

  铁铉实在是爱“钦明”、“启运”二词,直接点明了先帝开创大明,缔造一朝的主旨。而且铁铉的意见,也得到王纯卅、沉紘等臣工的附议。

  见皇帝不语,刘璟则更直接,直接跟皇帝求了执笔,开笔直接写了一个:钦明启运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好,这个好!不仅朱雄英面露喜色,铁铉等一般重臣也皆击节赞叹。这刘伯温的儿子,就是机敏,难免能被朱标赏识,指给潜邸时的皇帝。

  “就按刘仲璟的这个办!礼部抓紧落实!”

  庙号、谥号议定之后,拄着拐棍,颤颤巍巍的汤和,作为先帝的老弟兄,老战友,他绝得如此办先帝的丧事,还是不足彰显先帝的功业。

  “皇上,先帝起于布衣,率臣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衣冠,缔造一朝盛世。先帝的功业伟则伟已,足以光耀华夏千秋!”

  “老臣以为,除礼法所规定之外。应于孝陵,立一块巨型的功德碑。将先帝的一生的功业铭刻其上,让千秋万代的子孙,都铭记先帝的丰功伟业。”

  汤和这话,可是说到朱雄英、平安这些人的心里了。武则天立无字碑,千秋功业任后人评说,大明为高祖立功德碑,耀千秋功也是相得益彰。

  兴起之下,朱雄英还命内宦门,搬来一张长桌,亲自挥毫写了八个大字:远迈汉唐,治隆唐宋。并下旨在先帝庙前,立白玉功德碑两块,正面书此八字,背面刻先帝的丰功。

  “皇上至诚至孝,先帝在九泉之下,亦能瞑目矣!”

  “是啊,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皇上身体力行,堪为百官万民的表率。”

  “臣等躬逢盛世,璀璨汉统,真乃三生有幸!”

  皇帝这般的作为,值得鼓励。尤其是他这般杀伐决断的君王,本就阴晴不定,他愿意往仁孝上靠,也正是臣工们所乐意见到的。

  就在群臣一起恭维新皇的纯孝之时,左佥都御史-景清,却站了出来,举着笏板言道:“皇上对先帝的孝心,天日可表,群臣莫不敬服。”

  “可陛下的生父,却还仅仅是懿文太子,臣切以为,此乃陛下之疏也!”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