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二章 新朝新气象!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

  “自即日起,诸位各司其职,分管庶务。朕要开创一朝盛世,可就全赖诸卿了!”

  是诸臣算是各有所得,可最大的赢家却是皇帝,相比于先帝爷、仁宗,他抓的权更狠,还美其名曰分给诸臣。

  尤其是那些藩地诸王,苦瓜脸可想而知,收了他们干涉地方军务的权力,下一步就是政务权。

  在封地、封户、财帛、三护卫等宗室优待政策,纹丝未动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嗓子卡了鱼刺一般忍着难受。

  诸臣不得不成皇帝的高明之初,与明目张胆的削藩相比,他这种“限制之术”,也是让诸王没法反驳,更不能妄动,否则头上就会多一顶谋反的帽子。

  “诸位要么随先帝开国,要么随朕多年,都是自己人,朕就不藏着掖着了。”

  “眼下的大明朝,看似一片平湖,实在是千头万绪!”

  拿户籍制度来说,有明以来,各地的户籍制度非常复杂且不样,最多的地方,甚至高达七八十种,有服兵役的军户,一般百姓的民户,各类匠户,煮盐的灶户等,......。还有一此作为贱民的丐户、乐户等。

  大明按照职业来编订户籍,一是为了保证王朝的税收,二为了财各类人等实行有效管控,最终维持王朝的统治秩序。这些户籍是世代相承的,父辈死了后代就得补上。且因户籍制度的死板,每年都有大量人逃亡,或被追逃。

  “搞那么多种户籍有什么用?朝廷以前搞清户,有多少百姓锒铛入狱?”

  “百姓为什么要逃,就是因为户籍制度有问题!”

  而更正户籍制度,司法、税制、兵役、劳役等都要跟着变。如何能在最短时间,修正这些制度,又不至滋扰百姓,这就成了关键要解决的问题。

  西阁署理内政,便由西阁挑头,户部、吏部详加斟酌,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桉来,朱雄英批阅后,再发各承宣布政使司办理。

  另外,还有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罹灾贫民,蠲免赋税等......。

  “诸卿,你们要记住,朕不仅要赫赫的武功,更要灿烂的文治。”

  “仁宗一生追求的无非是河清海晏,朕身为人子,也是自当遵从。”

  推行文治的同时,也要招揽更多的贤良为国效力。新朝初立与民更始,更应施恩于天下,朱雄英打算开一届恩科,收揽天下士子之心。

  开恩科,这可是好事。历来新帝登基,开科取士都是施恩读书人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帝王求治之心的一种表现。

  从前,皇帝在南宫时,重视将领,多过文臣,臣工们一直担心,陛下重武轻文,大明难免偏颇,使得国家文治不畅。

  殿中的文臣们,也都积极响应,吏部尚书-沉紘,户部尚书-王纯卅,当即出班附议:“科举选吏,国家倡兴,臣等甚以为仕林子弟必然心悦诚服。”

  “皇上,礼部在承办恩科上颇有经验,自洪武元年始,从未出过纰漏。”

  “散议后,臣即刻回礼部,召集部员,将详细的条文,梳理一遍,然后到御前奏闻。”

  呵呵,“陈卿,你着什么急!朕的话还没有说完,主考也没定,你回去准备什么啊!”

  不仅朱雄英知道,殿中的其他臣工也都明白,闲出毛病的陈尚书,是高兴过头了。有些失礼也是难免的事,所以也都跟着皇帝笑了起来。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