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四章 改良科举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来自与他多年的征战,所取得的骄人战绩。

  是的,三老先生都没想错,朱雄英就是这么想。套文人有什么,刘项原来还不读书呢。朱家起身布衣,更要明白百姓的疾苦。要是有一天后世子孙不肖,祸国殃民,成了司马衷,那就趁早给好人到地方,别耽误了国家。

  若到了大明天命终结之日,朱雄英也希望,他立下的这些惠及士子、百姓的规矩,能福泽朱家的子孙,不使他们跟福王一般,成了一道菜。

  “朕需要的都是经世致用之才,明法科、明经科、医举科统统都要,不能只搞一个进士科,一家独大。”

  抚了抚胡子,杜景贤笑道:“皇上的良苦用心,老臣们都知道。其实,大明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的。”

  洪武元年,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士人参与科举考试必须通过三场的考试。不过写法或偶或散,初无定规。

  那时候,国家初创,百废俱兴,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甚至,在以后的一些年中,依然沿用举孝廉入仕,来弥补官员数量的缺失。

  三位都是经世的大儒,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他是瞧上了唐代的多科取士,想着汲取各方面的人才。

  秀才科(考方略策)、进士科(考策问、贴经)、明经科(帖经、墨义、时务策)、明法科(考律法)、明书科(帖经、口试、试策);

  明算科(考算术)、诸史科(考历史)、开元礼科(考礼制)、童子科(十岁以下《孝经》《论语》)、道举科(考道学)、武科(平射、武举)、医举科(考医学)。

  可如此做,不仅是推翻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考试方式,会使很多人的十年寒窗,一朝化为泡影。

  其次,就要说礼部、国子监的用员,势必要经过一场大规模的洗涤,五成以上的人饭碗都要被砸!

  三个老家伙无所谓,圣上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可此举一旦实施,招来的非议是肯定,而且一定会有人以擅改祖宗之法,大作文章。

  呵呵,放下茶盏,朱雄英从御阶上走了下来,坐在三臣的对面,随即笑道:“朕在前线时,常告诉将军们,不能打仗的军队,留着也是浪费粮食。”

  朱雄英不在乎砸了多少人的饭碗,更不在乎有多少人非议;只要对治理国家有益,对大明的明天有益,再多的骂名,他也能接受。

  更何况,取经世致用之才,一人能抵八股党三个,这么划算的买卖,为什么不做呢?

  在仕子们中八股的毒害还不重时,把他们拽回来,他们应该感谢朕才是!闹什么闹,以为朕是那种深宫妇人手里长大的皇帝?

  “是,既然皇上这么决定,那臣等下去后,便与陈尚书依次办理。”,话毕,杜景贤带着两位老臣行了一礼,躬身退了下去。

  也正是此时,殿门外也伸出来两个小脑袋,朱雄英不用想知道,能在他殿前搞这种把戏的小鬼,还不被常森、傅忠喝斥的,除了朱文圣和宝庆不做他想。

  嘴角微微上扬,朱雄英也笑着走了过去。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