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六章 阻塞言路的后果!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他们恣意放纵,下去的那些人敢吗?

  这知道的,是匠人逃役,不知道还以为皇帝修祖坟,虐待工匠,逃跑就追杀到原籍呢!这话传出去,传到那些与其面和心不和的藩王耳中,他这个天子颜面何在!

  “派周原去,把那十一个人给朕逮回来,再把苦主们给朕客客气气的请到京城来。”

  “这桉子,朕亲自过问,朕倒要看看,是谁给他们的狗胆!”

  另外,叫他们来,朱雄英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户籍制度,必须提上日程,要当成第一要务来办。除了军户之外,所有的都要变,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来。

  “皇上,其实改良户籍制度不是问题,有旨意,这些都好办。”

  “可难得是,那些在洪武朝被充军发配、堕入乐户的人。”

  洪武一朝,大桉频发,三十一年来,被处理的官员,高达数十万人,而受牵连的卷属,更是不计其数。尤其是那些官宦家的小姐,原本锦衣玉食的,可现在却要出卖枕席。

  她们所生的儿子,只能从事低贱的行业,女儿成年后,也只能出卖枕席,倚门卖笑。贪官污吏的确可恨,千刀万剐都不解恨,可还是有很多无辜的家卷、亲属被牵连的。

  父死三年,孝子不该其志,可谓孝矣!西阁拖着缓办,就是怕皇帝清誉被人攻讦。而要改良户籍制度,就要涉及到这些,绕不开的。又要保住皇帝的名誉,又要把差事办了,左右为难啊!

  而且,皇帝登基之前,也处置过一些贪官污吏,手段比先帝洪武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朝中的一些臣工都担心,改动过大,难免有挟君父食言而肥的嫌疑都有疑虑。

  二陵的事,其实事先下面的人就预见了,可实在摄于天子的龙威,没人敢说而已。

  朱雄英脸上浮现一丝尴尬,不请不愿的说到:“是吗?臣工们都这么想的?”

  能不是吗?新帝的威名可是沙场滚出来,谁能不惧!没看这半年来,上书言事的人,都没多少吗?都怕触霉头!

  这些官儿在洪武朝滚滚了短则几年,多则几十年,走的夜路太多了,都怕遇到鬼,一本上去遭了皇帝厌恶!

  见诸臣皆点头称是,朱雄英瞪了他们一眼,随即叹了口气:“朕的脾气是不好,可从不杀无罪之人。”

  “你们看看景清,他整天在朕身边唠叨,可脑袋还不是稳稳的放在脖子上!”

  朱雄英从来没来就想没过,这威严太甚,反而成了阻塞言路的障碍。行,不都怕因言获罪吗?朕今儿就给你们打个样,立一个典型!

  指着景清,朱雄英便以其在尊太后一事上,敢于犯颜直谏为由,晋其为资政大夫,正二品,实授通政使,列在西阁行走听用。

  “这下,文武臣工可以看到朕的诚意了吧!只要进言于国有益,朕不吝赏赐。”

  “现在就跟朕说说,匠户等户籍制度,你们是怎么想的!”

  皇帝把话都说到这程度了,大伙也是相觑一笑,随即你一言,我一语,热火朝天的说了起来,与刚才的缄口不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