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二章 燕王府的咆哮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那样憋屈的活着,莫不如死了干净!方孝孺是蠢货没错,但他有一句话说对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莫不如拼死一搏。

  张昺、谢贵、张信算得了什么!就凭他们,能看住燕王府?

  只要他父亲同意,今晚朱高煦就带着王府护卫,袭杀三官,随后号令燕山卫夺取北平九门,占领全城。明儿就可以把王令,传给北平十七卫。

  想想先帝离开郭子兴时,身边不过几十人,可还不是南扩北伐,兼并天下了。

  从中山王驻防北平开始,他们这一脉,在这经营了三十多年,北平十七卫,就是他们搏取天下的资本。

  “殿下,小王爷说得对,趁着十七卫的军官,大多还是我们人不动手,难道等着当他桉板上的肉吗?”

  徐增寿这话戳中了要点,他们已经没什么退路可讲了!这次在应天,朱允炆的那些部下,就是他们的明天。九族人头落地,便是朝夕之间的事。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拼死一搏,赢了就是万万年,输了还是一死,有什么可犹豫的。

  张武拽了徐增寿一把,沉声说道:“增寿,殿下要的是正大光临,起兵的借口。”

  是啊,没有正大光明的借口,那就是谋逆,天下诸王也好,封疆大吏也罢,没人会帮他们,招来的只会是口诛笔伐,作壁上观。

  北平十七卫,是有十几万人马,可朝廷掌握的更多。以一隅之地,对抗整个朝廷,绝对不是个明智之举!

  “扯澹,造反就是造反,找什么借口起兵都是造反!”

  “人家是顺位继承的,手里掐着玉玺,坐在奉天殿,名正言顺。”

  以张玉、朱能的意思,借不借口的都是次要的,主要看殿下有没有放手一搏的决心。他们都是饱战之将,这辈子打的大仗、恶仗多了,都看人数衡量,早用腰带上吊了。

  朱棣磨了磨手上的扳指,沉吟了一会,扭头瞧向姚广孝:“老和尚,你怎么说!”

  报了一声佛号,姚广孝微微一笑:“贫僧不懂兵法,可亦知四两拨千斤之效。”

  袁共说的天象,他也懂,五龙同朝,祸乱天下!先帝、仁宗、朱允炆之后,便只剩下朱雄英与朱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他们叔侄是绝对不能共存的。

  对于燕王而言,这仗早晚得打。朱雄英是个有大志的主,而且登基以来,推行的新政,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要是等他坐稳了江山,收获了天下的民心,便再没人能治。越晚动手,对燕王越不利。

  “清君侧,怎么都是清!可以站在皇上这头,也可以站在他的对立面。”

  “借口嘛,现成的!两阁奸臣蛊惑皇上,不尊祖制,藐视《皇明祖训》,残杀手足,迫害忠臣良将,太多了吧!”

  朱棣目前是先帝诸子中,最年长者,又掌宗人府事,是名正言顺的长辈。手里拿着《皇明祖训》,奉先帝遗命而起兵,怎么就不光明正大了!

  应天的那个小皇上,再凶也不过是孩子,如何能与老成持重的燕王相提并论。由燕王来领导大明,对朱家,对天下黎民都是好事。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