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谈心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用人要重德行?一个人有没有本事,是让他做做事,就能看出来。可人心难测,是忠是奸,谁能分得清楚。

  难道,还把人家的心挖出来,看看是红还是黑?这妥当么?

  天下的官员千千万万,翻一翻是十七史。自汉以降,有哪一朝,哪一代,真的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说容易,做起来哪有那么简单。

  话虽如此,我们也只能勉力去做。尽可能的平衡朝局、势力,审时度势,为百姓多争取几分优握的政策。

  “有些事,一代人做不了。你皇祖与孤,就算是呕心沥血,也不能把天下的事都做完。”

  “孤希望你,你将来能成为比皇祖还圣明的君主。所以,爹打你,是要你戒骄戒躁,不可因小失大。”

  与世卿世禄的大族出身皇帝不同,朱家是草民出身,没有那么深的底蕴。治理天下,还要倚重那些文武臣工,要在斗争中寻求合作,要能求同存异。

  诸王戍边,就是皇帝壮大皇族势力的一种方式,再过个三两代,各地的军政都掌握在朱家子弟的手中,家国天下自然就成了既定事实。

  到那时候,河清海晏,盛世祥和,朱雄英可以当一个太平之君。没有必要事事跟皇帝学,他是开国之君,杀伐果断,威压海内。

  朱雄英不必如此,因为皇帝和朱标,会为他安排好一切。只要他事事按照朱标给他安排好的路走,就不会那么多荆棘了。

  与皇帝的激进不同,朱标的方式相对温和了一些,一步步办,缓缓地办,对大明,对朱家都好事。

  咽下杯中的茶,朱雄英的脸上笑意一闪而过。他明白,朱标是为了他好,否则不会放下当爹的架子,跟儿子道歉。

  这个情,他认!可他也是有苦难说,北边的那位,可不是个省心的主儿。就算他顺利接过皇位,有那位好四叔在,这皇位也坐不稳当。

  如果,不能像皇帝一般威压海内,早晚也跟历史上的朱允炆一样,从皇位上被拉下来。所以,所以他不能当个乖宝宝。

  “父王,儿臣斗胆一问,要是儿臣不从,您是不是要把儿臣拖出去,再打三十鞭!”

  “你!”

  指了指儿子,朱标摇了摇头:“倔种!倔种!认准的事,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当父亲的,最喜欢的还是最像自己的孩子。人人都说,最像他是朱允炆,可朱标要说,骨子里真正像他的,还是朱雄英。

  叹了口气,朱标感慨道:“不打了,再打下去,孤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啦!”

  “孤知道,你年轻气盛,爹的话,你不还理解不透。正好,孤给你带来一个人,他会替孤把你这毛病板过来的。”

  话毕,朱标拍了拍手,一位三十出头的中年文官走了进来,躬身向他们父子行礼。

  幼呵!看着眼生啊!

  见朱雄英面色疑惑,朱标解释道:“閤门使-刘璟,青田先生刘伯温的次子,他可是为父袖管里的贤才。”

  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官是不大,却是实打实的近臣,且官员以出身论,多以外戚勋贵为主。

  刘璟被提拔到这个位置上,可不是因为他的出身。恰恰是其本身有真才实学。刘璟自小好学,通诸经,喜谈兵,究韬略,论说英侃。

  洪武十四年,温处叶丁香、吴达三起事,朝廷命延安侯唐胜宗率兵征讨。刘璟参预帷幄,初露锋芒。唐胜宗凯师还朝,奏及璟之才略,朱元章喜赞:“璟,真伯温之子也。”

  “别赛脸!孤只能容你抗命一次!”,点了点朱雄英的脑门,朱标便起身离去,临走的时候,赐刘璟为虞王-长史。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