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简在帝心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子谕,惩罚翻倍,要打二十下手板。

  “殿下,莫要怪臣,严师出高徒。不打,是成不了器的。”

  每次打之前,秦庸都是这话,就跟复读机一样。而且,那张死人脸永远都没有表情,朱雄英有时就怀疑,他肯定小时候挨打多了,再这找补童年阴影呢!

  “打可以!但本王得把话说明白了。”

  这回奇怪的是秦庸了,从前虞王被罚,都是一言不发。今儿却一反常态,秦庸也很是好奇。

  “殿下想说什么?”

  “本王要说,你教的这些东西,都是些狗屁不通,误人子弟的玩意!”

  老实说,朱雄英忍秦庸他们几个,不是一天两天了。浑身酸臭也就罢了,动不动就拿太子谕打他一顿手板。

  要是有真才实学,教他们一些经世致用的学问,忍忍也就罢了。可他们教的都是什么啊,成天君子怀德、小人怀秽的,把人都读傻了。

  “臣教殿下的都是圣人之学,殿下的父亲与诸位叔父,当年也是这般过来的。”

  “好,就算无用。那殿下以为,什么才是有用的呢?”

  将我,将本王的军是不是?真当本王是目不识丁的棒槌呢?

  行,那咱就跟你掰扯掰扯!

  皇子也好,皇孙也罢,将来最差也是一藩之主,要替大明戍边、治理藩地。那么对他们来说,学什么才是有益于社稷呢?

  拿治水来说,是不是要熟悉汛期、水文。十里的堤坝,要用多少民夫、沙土、石料。难道都由着地方官吏报账,诸王两眼一抹黑,临时抱佛脚?

  北元的残余势力,还在漠北蠢蠢欲动,朝廷不得不花大本钱,布重兵于北线。可北线的军屯才产多少粮食,能够那么多军队吃吗?

  朝廷便只能劳师动众,从南方轮输转运。可漕运不畅,大运河经常堵塞,这也成了大明目前顽疾,限制了明军的手脚。

  洪武五年北征扩廓失利,河道堵塞,粮秣告急,不得不改用陆路运输,耗损高达四成。诸王就藩中原,治水、疏通漕运,岂不是最能为君父、为朝廷分忧之事?

  “这帐你不会算?那行,本王说点你能听懂!”

  “那就说生猪税,庄户人家养头过年猪,竟然与地主家养百头是一样的,这不是税赋上的纰漏么?”

  “再说说荒地,大明立国不过十五载,天下的流民还很多,很多人根本就没精力归籍。”

  “庄户人爱土地,就近开荒,一滴汗摔成八瓣,把地伺候熟了。地主拿着地契来了,要依法索要赔偿。”

  “碰到了这样的事,是按照律法惩罚流民,还是问地主一个搁地放荒之罪呢?”

  朱雄英的这些话,处处都拿在实处上,所谓势与术,酌情讲势,行术务实。之乎者也的,管不了温饱,更管不了地方庶务,于国家、宗室无益。

  朱雄英等人,不需要考科举,他们长大后,要做的就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