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三章 发现!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措,不知道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各自经历过艰难的世事,突破识障后,先后返回了四明山。他们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摒弃个人感情,将所见所闻,客观的书于纸上,以供参考。

  他们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展开讨论,总结。最终决定,抛去华而不实的四六骈文,以务实求真态度,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农耕,水利,税收,兵役等方面,要理清头绪,形成于文。务求一套完备的治理体系,自上而下,浑然而成。就算做不到尽善尽美,也能保证百姓不至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可在这期间,供奉们产生了分歧,一些人更倾向于荀子的理论-人性本恶。正如袁观说的那样,他们觉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光靠循循劝导是不行的,必须要加诸手段限制。

  两帮人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吵了个不可开交。于是,便自动分开了,他们都以前辈留下的手稿为底,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两帮人,谁跟谁啊,这写的也不清楚啊!”

  瞪了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朱梓一眼,朱雄英抬手示意赵良继续读下去。

  应了一声,赵良继续道:“又过了两年时间,我们的书基本修撰完成。正在......。”

  正在整合之时,供奉们先后得了病,从咳嗽变成了咳血,好像是得了瘟疫。好在他们中有通医理的,在鬼儿岭采了一些草药,治好了大家。

  本以为,不过是一次意外!可笼罩在他们头上的雾霾,并没有散。

  往后翻了两页,看见都是空白,赵良恭声言道:“陛下,到这就没了!”

  “但臣有一点要补充。差役们在开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线索。”

  如果,这些棺材里的枯骨,属于那些正道的儒门学者,那他们绝对不是正常死亡的。

  因为每副骨头架子,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刀砍斧剁的痕迹,且不止一处。由此便可联想到,他们生前都遭遇了什么。

  恩,朱雄英当然明白赵良是什么意思,没有写下去,不是不想写下去,而是他们遭到了意外。

  “赵卿,你是老刑官了!你给朕说说,你的想法!”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赵良干了小半辈子刑官了,眼睛毒着呢,他带的人,也都老道的家伙,见惯了各种奇异桉件,不可能一点想法都没有。

  赵良微微一笑,对一位年轻的差役招了招手,让他来说说,也算是提携后辈了。

  边城恭敬的行了一礼,恭声提了三个问题:“陛下,卑职比较过数量,这里确实只有祠堂供奉牌位数量的一半。那一半人去哪了?”

  其次,就算发生内讧,反方失败了,又是谁将这里完整的保存下来。人家为什么不毁了,来个一了百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袁观为什么说谎!他的推脱,一定是大有深意。他在当年的事件中,又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呵呵,与赵良对视一笑,朱雄英笑道:“年轻人,层出不穷的年轻人!你,很有前途!”.....。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