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八章 没商量!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抗粮包揽等事,生员完粮后,方准应试。

  自隋唐科举制兴起,生员们可都是特权阶层,他们介于官民之间,起着纽带的作用。而现在,皇帝不要这纽带了。触动了这些绅衿特权,必然引起他们的不满和反抗,甚至还有可能发生罢考的事。

  暴昭揉了揉生疼太阳穴,起身拱手言道:“陛下,这步子是不是迈的大了一些。要不是一条条办,慢工出细活啊!”

  吏部尚书-沉紘,户部尚书-王纯卅,礼部尚书-陈迪,也皆认为,兹事体大,不可小觑,一个不好,可就把天下读书人都得罪了。

  而朱雄英对他们的这种论调,却很不以为然。早在他登基之际,便有过这种想法。

  但当时,内有藩王窥视大宝,外有敌国屡屡寇边,且朝廷的财政也不甚充裕,再加上零零碎碎一大堆,实在是力有不逮。

  可现在,是永诚十六年!他当了十六年皇帝,对朝廷、对军队的掌控力,早以到了极致,威望丝毫不比先帝在时差。

  不要说一些官员乡绅反对,或者闹什么罢考,就是把圣人的牌位,顶在脑袋上,他也照干不误。

  “亲老子都躺在东陵,对朕鞭长莫及了,那些腐儒还想当朕的干老子?”

  “今儿让你们来,不是商量行与不行,而是商量怎么干。”

  自己的身体,自己有数,朱雄英年不过四旬,就算活到李世民那岁数,他也能把这些刺,一根根的拔完。

  这些国务,对大明来说,是至关重要,早晚都是要做的。他是当老子的,用不了几年也得做祖父,朱雄英不会把这个问题,留给他的子孙,让他们来做这个恶人。

  况且,勋贵这边,蓝玉都已经说好了。这些天,他是一半游猎,一半宴席,将与勋贵们协商的进度,详细禀告给朱雄英。

  相比于先帝,朱雄英给他们的更多。诸勋贵也都很识相,拍着胸脯向蓝大将军保证,一定配合朝廷。有了勋贵们的支持,便占据了话语权,朱雄英的气自然也更粗了。

  当然,诸臣说了,他这个当皇帝也不能一点不考虑。朱雄英决定增加一条,对于反对朝廷新政的官员予以罢官,生员褫夺功名,永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

  冷哼了一声,朱雄英不屑道:“怕蝲蝲蛄叫,就不种庄稼了?让他们闹,闹的越大,朕的处罚就越重。”

  “这年头,还怕没人愿你当官?他们要真有陶渊明那两下子,朕给他们立庙烧香。”

  没办法,谁让他们生在这位爷当政的年代。这是个连先帝、仁宗都管不了的主儿,他们的示威非但不能让朝廷退步,更有可能让陛下杀心四起。

  他们还能说什么,只能在尚未施行的具体计划中作些措施,尽量不要让矛盾变的尖锐,不激化矛盾。否则,人杀的太多,给这永诚盛世抹黑。

  现在的人,大多数都记得皇帝发布的诏令,向锐意文治靠拢,而忘了,他杀气人来,眼皮都不带眨的。所以,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也都起身拱手称是领命。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