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中秋宫宴的计较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岁月如梭,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大侄子都到了成婚的年纪了。

  他们俩的意思,朱雄英明白,就是为了化解弹劾之事的尴尬。可他想不明白的是,他们是长辈,又受得圣宠,犯得着跟自己这个小辈套近乎么?

  行,既然你们非得要台阶下才肯说,那咱就接着呗。微微一笑,一边给朱棡倒酒,朱雄英还没忘问问晋王府的主厨,是否还是徐兴祖。

  听了这话的朱棡面色为之一变。与朱棣相觑一眼,随即捧腹而笑。所谓一报还一报,朱雄英能直指晋王的短处,就是说明愿意与二王化解尴尬。

  与此同时,心中不由感慨,如此多智、果断,得理不饶人,老二栽在他手里不冤枉。老爷子厉害啊,国事繁冗之余,还能把这小子调教的如此厉害。

  放下酒盏,朱棡感慨道:“老二呢,太跋扈了,我与你四叔劝了好多次,他就是不听。”

  “现在,这样也挺好。最起码,他不会再意难平了。”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朱樉显然不在此列人中,属于那种父母兄弟,谁都劝不了主儿。如今被皇帝所废,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二王的意思很简单,秦王的事在宗室闹的风浪不小,底下说什么的都有,对朱雄英的名声百弊而无一利。

  但从今往后,朱雄英不用担心了,有他两位叔父斡旋,一切闲言碎语都将化为一场烟云,随风而散。

  当然,二王也不怕别人置喙,于公来说,东宫是国本,作为诸王之长,稳固东宫的局势,他们责无旁贷。

  于私来讲,太子是他们的长兄,朱雄英是朱家的长子,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作出对兄长一家不利之事来。

  朱雄英不得不用揉鼻子,把笑意给压下去。这俩皇叔湖弄谁呢?就你们两家为秦王喊冤喊得最响亮。

  现在来这马后炮,真当本王是傻子呢?再说,事情平息大半年了,太子把该善后的事都做完了,还用得着你们么?拿这空话湖弄谁呢?

  “雄英在此,谢过三叔、四叔了!侄儿敬二位叔父一杯。”

  朱棡二人还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朱雄英这刚撂下酒杯,立马就反口了。

  “古时,君不从谏而臣有碎首,如今陛下受谏如流,臣岂敢偏执沽名,而将罪过归于君父。”

  敢做不敢当,绝对不是朱雄英的性格。况且,他要是顺了两位亲王的意思,让他们出去一通乱搞。那这盆脏水,岂不是要扣到皇帝的头上?

  要知道,朱雄英的一切,都来自皇帝的卷顾。他这两位叔父,到底是想帮他,还是挖坑给他作局呢?

  见朱雄英面目变的严肃起来,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亲热的解释道:“大侄子,不要多心,三叔四叔对你是没有坏心的。”

  随后又低声问了问,诸王进京之后,皇帝有没有召见齐王、潭王;或者说,皇帝对二王的态度如何,是不是有所改变。亦或者北伐之役,朝廷有什么变动。

  七叔?八叔?

  皱着眉头想了想,朱雄英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清楚。

  还与两位皇叔明言,陛下对他们很是满意,每每教诲他多于他们请教。不必担心,受秦王的牵连。

  以藩王戍边,是大明的国策,陛下钦定的。况且北线要动兵了,他俩要披挂上阵,皇帝还要重用他们,干嘛要多这份心呢?

  与弟弟相觑一视后,朱棡疑惑的又补了一句:“你当真不知道?”

  这可奇怪了,太子昨日可是问过他们了,是否有违诸王不得相联的旨意,与朱榑、朱梓暗通款曲。而朱雄英的样子又不像是在说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