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贺兰山中的消息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其部正是-蒙古伯也台部,首领正是扩廓帖木儿,也就是被朱元章誉为“天下奇男子”的王保保之子-扩廓峪。

  洪武八年八月,王保保卒于“哈剌那海之衙庭”,扩廓峪与继任中书省太师-阔阔帖木儿不和,随率部出走,辗转到贺兰山中落脚。

  其部青壮、老幼妇孺约万余众。身处峰峦叠嶂,崖谷险峻的龙隐山,两面环山,东西两侧的各有一条豁子口。

  “扩廓峪盘踞贺兰山中,以齐王自居,为何无人知晓?”

  朱雄英这算是问到点子上了,天下易主,乾坤变色。扩廓峪清楚的很,他要是敢公然打出齐王的名号,不仅蒙古的仇人们不会放过他,也会引来明廷的重兵围剿。

  为了给部族争取到生存空间,他们对外自称是博罗特部的一支,因战乱迁徙至此,平常少与人往来。手段又颇为狠辣,凡是敢于窥测驻地者,皆灭之。

  就那两个落单的舌头,常森就折损了六人,他们可都是手里“有毛”的锦衣卫,由此可见其部战士之精锐。

  “这不奇怪!锦衣卫再能打,碰上百战老兵,尤其是伯也台部,这支随王保保转战万里的精锐,他们真不够看的。”

  耿炳文最有发言权了,他曾是王保保的手下败将,与伯也台部鏖战多年,他太了解这支强悍的蒙古部落了。

  至正二十一年,元廷讨伐田丰、王士诚,王保保开始发迹。次年六月,成为伯也台部的新首领,那年他还不到二十岁,因而被人称为“小总兵”。

  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击败了降而复叛的田丰、王士诚,掏出了二人的心脏来祭奠养父。因功被拜为“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袭总其父兵。”

  随后,其率领伯也台部,转战南北,为元廷涤荡各地不臣。至正二十五年闰十月,元顺帝下诏封扩廓帖木儿为河南王,调度天下兵马“肃清江淮”,位极人臣。

  .......,洪武元年十月初,扩廓帖木儿派军南击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耿炳文在那场战事中受创八处,差点去见了阎王爷。

  自洪武元年到洪武六年,这六年中,明军虽然一路将元人赶到了漠北,但始终没办法全歼战力强悍的伯也台部。

  “中山王生前,臣曾多次听其哀伤王保保之逝。把未能生擒王保保,引为平生之撼。”

  “殿下,咱们要是能生擒扩廓峪,干掉伯也台部也是大功一件啊!”

  另外,耿炳文还提醒朱雄英,拔掉这颗钉子不仅能立功,或许还能帮虞王解决眼前的麻烦差事。

  意思再明了不过啦,如果仗打完了,虞王的差事还是一无所获,晋、燕二王真的会把军功分给他,为东宫添砖加瓦吗?

  有一份军功傍身,最起码能保证体面,在皇帝面前也有所交待,不至于落人口实,言东宫图费国帑,劳师以疲。

  反正都是元人,打谁不是打,难道留着休养生息,养的兵强马壮了再来打草谷?况且,弟兄们窝在长城里半年了,坐着冷板凳,眼巴巴瞅着别人杀敌见功,心里能是滋味么!

  等仗打完了,回朝连赏钱都领不到。若下回领兵,谁还跟虞王和他出来玩命!于情于礼、于公于私,都没有理由放弃嘴边这块肥肉。

  耿炳文是大将军,有临机专断之权,按理说他要打不必征求朱雄英的意见。而这北伐明军中,也只有他耿炳文一人,是真心实意的帮他,在军队建立威望。

  恩,揉了揉下巴,深思片刻,朱雄英拍了桉子,冷声道:“观时制变,机不可失。”,随即吩咐侍卫:传徐允恭、铁铉、刘璟。

  而朱雄英的果决,却被耿炳文看在眼中,心中不由感叹:此子善断事,懂取舍,颇有上位当年之风啊!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