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不拘形式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朱标怎么教他们务实求真,他们都会这么写。

  那浙江都司报兵部,转到东宫的这份闹饷文书,责任根本不在卫所的官兵。从这字里行间躲躲闪闪的言辞此中,就能轻易的看出来,他们是希望补充户部将“火耗”补上。

  是,这一点,处理国务多年的朱标,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解决此事办法无非两个,要么户部认倒霉,把这份“火耗”补上;要么令浙江都司出兵,抓几个闹事者,杀一儆百。

  兵部的人,就是抓住了朱标没有带过兵的短板,又不会轻易开杀戒,所以才原封不动的送上来。

  “徐允恭节制陕西军队后,杀了三十五人,将火耗两成半的惯例降到一成。”

  军饷出库,兵部与户部交接时,每一锭都是要过称的,保证足量足两的交付,这个环节绝不会出错。

  千里之遥的陕西的火耗可以降到一成,那与直隶近在迟尺的浙江,为什么就高达三成呢!

  按照规矩,军饷解赴都司后,由都司营造负责容成小块,然后分到诸卫去。

  所以出问题的环节,要么是都司的人在熔炼前直接截留了一部分,要么就是熔炼过程中有人做了手脚。

  但不管那样,都司的人是绝对脱不了嫌疑的。大明是军户制,只要官不过指挥使,都别想脱离军户籍。他们的话语权轻,自然要沦为被坑的对象。

  查这种桉子是很麻烦的,要涉及军规,又要考虑派系,就比如浙江的,多半是信国公的部下。三法司要查,是需要时间,需要证据的。

  可将士们等不了,真闹出兵变来,丢的还是朝廷的脸面。反正,这些千户以上正职,要么参与其中,要么涉及渎职,拿他们的脑袋,安抚将士们不大不小正合适。

  虽然是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可能有几个冤死鬼,但朱标不得不承认,混小子的办法,也不失为两全之策。先把局势稳住,然后徐徐图之也是对的。

  但朱标毕竟是老子,老子怎么可能让儿子比下去,所以又从奏章中挑出了两本,以此质问。

  “还有,一人在通政使司衙门前自缢,你就要申饬通政使蔡追、左通政茹常,还命三司全力介入调查。”

  “这个,户部主事-梁孝,一份本章,区区五百余字,他竟然写错了三十字。如此不成体统,你还注解勉励了一番?”

  相比于头一个,这两个就简单多了。按照明制,只有三品以上的臣工,才可以直接向天子上本言事。下面的人,想要直达天听,在有司衙门面前如果级级上报,便只能以死相谏。

  通政使蔡追、左通政茹常,就因为人家是不入流的末吏,便打发到了应天府。御史都老爷们的弹劾是对的,换成朱雄英,也弹劾这俩死抱着朝制当牌坊的家伙。

  至于,户部主事-梁孝写错别字,再正常不过了。他一个抡刀的丘八,转了文职,写奏本的时候,词能答意便是好的,犯不着跟他较真。

  当然,太子要是觉得不妥,那就罚俸三个月,再写五十篇大字,让他吸取个教训。

  “你。”

  张弛有度,考虑全面,以己度人,恩威并施。这小子的进步速度,远远超过了朱标的预计。

  虽然与他行事作风大相径庭,但也许,换一种新的方式,能在朝堂起到不同的作用。

  所以,朱标也只能,摆了摆手:“行行行,你批吧!”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