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大礼议 (二)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落下了,该轮到道最后一个曲目-宫宴。

  与一般的宫宴不同,太子、太孙位,列在中阶,分座左右,以示与诸王的区别。下面的次序,依旧是按房来坐,只不多这次太子房,是以朱允炆,朱允熥为首,然后依次是诸王各房。

  朱元章、朱标自然是一脸喜色,甭管是功臣,还是国戚,谁来敬酒父子俩是来者不拒,与诸臣推杯换盏,好一副君臣相协的场面。朱元章还命画师将今日宫宴画了下来,就叫“册皇太孙宴”。

  直至韩国公李善长,与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共计八位开国功臣至阶下。

  “陛下,自至正年间,臣等随陛下起义兵,伐暴元,至今三十余年矣。陛下扫平群雄,光复汉统衣冠,创建大明洪武一朝盛世,陛下之功,足以媲美唐宗宋祖。”

  “臣等得遇明主,躬逢盛世,乃平生之所幸。今逢太孙册礼,国本以固。臣与七位老臣,谨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去岁,六月。皇帝诏礼部制公、侯、伯屯戍百户印及敕以铁册。其初,朱元章以公、侯、伯于国有大勋劳,每人赐卒一百一十二人为从者,称“奴军”。

  以公侯年老,赐其还乡,设百户一人统领其军,以便护卫,给屯戍之印,俾其自耕食,复赐铁册。李善长等八人,之所以在京中逗留,就是在等着太孙的册封礼。

  册封礼一过,他们便要与汤和一样,归乡养老了。朱元章当然明白,李善长他们是借着这杯酒,再向他告别。

  人无完人,这八个人身上是有不少毛病,但自从李善长出任虞王师以来,都能痛改前非,悬崖勒马。暗地里也帮太孙办了不少事,总体上还是功大于过的。

  对于这类功臣,朱元章不愿意卸磨杀驴,更不愿意过分放纵。现在熬到了岁数,他愿意给八臣这份体面。所以,亲自降阶,命朱雄英侍酒,与八臣碰上一杯临别酒。

  而这次此时,坐在诸王列中的周王-朱橚、楚王-朱桢看着皇帝、太孙,与功臣们打着哈哈,也唠开了话匣子。

  皇帝对太孙可是偏心到了一定的程度。国家有塞王的制度:即目世子长成,塞上调兵,令世子还国,父子更相轮替,往来塞上,帅大势军马,以练风霜。亦且父出,子守其国;子出,父守其国。

  秦王朱樉虽然获罪被废,但秦藩还有世子-朱尚炳,按理应命邓镇等人辅左,待其成年再领藩国。可皇帝呢,却以徐允恭、铁铉领关中军政。并明诏,秦藩之事皆由太孙处之。

  “我说五哥,你这就不懂了吧。我听说,父皇早有经营关中之念,想迁都关中。”

  “既然二哥获了罪,朝廷自然是要收回去的。你等着看吧,说不准这次,就会把尚炳迁到其他地方。”

  楚王-朱桢这话还没说完,朱棣便走到二人面前,冷声问道:“你们俩知道,宫中桃子,为什么选用这种软核的小桃吗?”

  不仅是这种桃汁水丰富,甜度适中。更因为它的核是软的,可以吃。宫中的人金贵,万一因为核太硬,硌掉了牙,或者噎着,下面的人吃罪不起。

  二王当然明白燕王的意思,祸从口出。他们俩这番言语,要是被有心听去了,参一个无事生非,妄言朝政之罪,就够他俩喝一壶的。

  宫宴人多嘴杂,大庭广众,很容易授人以柄。朱橚要不是自己的胞弟,朱棣才懒得出言提醒。

  “行了,别唠那些没用的。都跟着我和三哥,敬太子爷一杯,今儿是大哥家的喜事,不敬不妥。”

  朱棣对老爷子如此急切的册立太孙,当然是有意见。可他不会表现出来,更不会说出口。

  每一次,他犯了妒忌时,都会想起王妃的那句话,有些事,想想都是犯忌讳的。所以,他常以此警示自己,不要授人以柄。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