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涛的聚散情结_欲海逍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细加分析,便不难发现,在老族长对依涛命运的预言中包含聚与散两层内核.毋庸置疑,聚,对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幸福,或者说,是幸福的一项基本保证,而散呢?理所当然是人们深恶痛绝的.依涛从小生活在边疆农场,在那里,她的许多长辈都是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曾经饱尝与亲人离别的痛苦,因而更加重视与亲人的团聚,她从小所感受的,便是这种喜聚恶散的氛围.因此,可以猜想她对预言的态度,在理性上只能是接受与排斥的矛盾复合体.在情感上呢?预言注定了她必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痛苦.

  常人的爱情大体上是随年龄的增长自然发生的,尽管也可能遇到阻碍或者骗局,但是至少在少年时期不会造成困扰,而依涛却在童年时代就对爱情产生了种种摹想.老族长用词非常巧妙,说她将与一位外簇人一起生活,然后分开.那么,他们将在一种什么情况下相遇呢?由此,她私下为自己设计了不下百种可能,都是极其浪漫而美好的,使她感到期待与幸福.可是,他们将一起怎样生活呢?结婚?则意味着自己终将遭到抛弃,是一种耻辱;姘居?则意味着自己将做一名破鞋,也是一种耻辱.因此,面对预言她象一只面对摆在主人碗里的鱼的猫,既时时受到牵引,也时时感到恐惧.她因此而早熟多疑.随着年龄增大,她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想法:预言必定应验,结局更加美妙.很快,她甚至战胜了头脑里时不时冒出的疑惑.她终于她正常了,只是比她的同龄人更执着.从那个激情燃烧的夜晚开始,她一直执着地等着.

  进ru二年级后,学校的女生大多已经去外面挣钱,主要是在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当三陪,很少有人愿意做家教和保姆。依涛却一直守着她的那份清贫和单纯。毕业后也是如此。她的古怪举动使朋友们迷惑不解,时常损她,熟知内情的钟云――喏,就是后来在傣家酒楼出现的那位女主持人――对她的坚贞非常敬佩,站出来为她说话了。

  可惜,钟云的解释没有得到女孩们的理解,相反,她们都觉得依涛太傻;竟然相信一个在路上遇到的外省商人的甜言蜜语。这种人她们见得多了,仗着有几个臭钱,自我感觉良好,不反对偶尔虚情假意地骗一骗那些无知女孩,但没一个愿意付出那怕一丁点诚意。她们替依涛设想:纵然她能等到他,又会怎样呢?他会把她当宝贝一样供养一阵,然后当一件穿腻了的衣服一样扔掉——尽管这件衣服可能仍然鲜艳。”这种东游西荡的男人连一个放旧衣服的柜子也没有。不是没钱买,而是嫌麻烦。”她们讽刺道。

  依涛理解朋友们的好意。她发育成熟得早,长期和朋友们生活在一起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