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章 勘查考古现场_我在博物馆里当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看还就罢了,这个柿子山村,还是个咸菜特色村。

  山下村子里,家家都砌了水泥池子腌咸菜。池子有三米深,能放上万斤咸菜。

  村里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腌酱菜味儿。

  大路上,酱油色的黑水到处横流。

  我滴个天!怪不得考古队找不到东洲王的墓。

  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东洲王本人过来,也找不到自己埋哪了。

  好在翟丹有优势,那座墓他见过,还进去参观游览过。

  比起考古队的未知,他算是已知。

  翟丹以前在省里文物修复中心,知道一些这里墓葬的情况。

  考古专家们都判断:这一带应该有一座大墓。据说这座大墓,市博物馆已经找了十年,但具体在什么位置,就是怎么都找不到。

  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开发了。

  但考古发掘报告拖了二十年,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一直没有编写出来。

  按照正常速度,一般有古代墓葬被发掘,发掘报告很快就能面世,不可能拖十年不出,更不可能拖了二十年,还没有动静。

  这里面一定还有什么其他不可对外言道之事!

  具体里面出了什么事,翟丹就不知道了。

  据翟丹回忆,当年参与发掘的考古人员,对此墓的一切,都是再三缄口,似乎集体隐瞒了什么,不肯吐露任何更深层次的信息。

  天知道发掘时出了什么事?

  后来这里建成旅游区开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翟丹进墓里去逛过,里里外外走了几圈,只见打扫的很干净,除了几处被砖石封堵的地方,没感觉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现在想想,砖石封堵的地方,应该有问题。这座古墓,真是个神秘而又莫测的地方!

  不过,眼下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又不用自己去探墓,自家脱贫的事要紧。

  本来是不想逮着博物馆一家羊毛薅。但现在既然博物馆敢在报纸上公然悬赏,那就是肯定有这么一笔专门的找墓经费。

  不赚白不赚。

  找地下埋藏层次深的墓穴,要用到地震仪微波探测器等工具,一些机器每次的开机使用,都是价格不菲。

  开动这些仪器,就是很烧钱的事。

  这些经费,与其被考古队天天漫无目的的消耗,倒不如拿出一小部分,奖励给我贼大胆,让本小翟专家给你们指出:主墓在哪。

  柿子山不算高,海拔还不到一百米。

  此地叫柿子山,是因为山的外形,像一个被啃了一口的柿子。

  本地人也叫它石子山,因为满山都是石头和碎石子。

  柿子山村里,很多村民都姓石。

  有道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翟丹本来就是行家。

  爬到山顶,他只是辨认了周围几个显著的地标,便找清楚的墓的方位和走向。

  顺着山体走势,翟丹还很精确的确定了墓道和墓道口的位置。

  墓道正上方,被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