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章 汉代的棺材板_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少见了……这是洗澡用的花洒,大至年代应该是北宋时期,出产地是邢窑……”

  什么玩意,资料上说的是洒壶头啊?

  这倒还好,因为这东西确实能用来浇花,也能用来洗澡,而且隋唐时就有瓷质的花洒喷头,所以也不能绝对的说谁对谁错。

  问题是,清单上还详细的给出了出产地和年代,分明是清代JDZ,但李定安却说,这东西是宋代邢窑的?

  而且他只是随意的看了一眼,就敢这么肯定,这就很让人惊悚了。

  葛老师也很是惊讶,他本能的眯起了眼,看了看大屏上的照片:没错啊,怎么看,都像是定窑?

  按他的判断,这应该是明代定窑的东西,反正绝非出自清代JDZ。所以,专家肯定是鉴定错了,也因此他才特地挑了这一件,想试试李定安的成色。

  但按李定安的说法,不止是专家错了,连他也看错了?

  “你们这个学生有点厉害啊?”

  惊诧着,他又小声问:“张教授,我怎么看着像定窑……伱看呢,邢窑还是定窑?”

  我看着……也像定窑……

  心里这样想,但张教授没敢讲出来,只是摇了摇头:“不好说!”

  葛老师一个后仰:有你这样当教授的,尽说车轱辘话?

  张教授哭笑不得,小声解释:“你教的就是汉唐考古,难道不知道定窑和邢窑一脉相承,两家用的是同样的烧制工艺?虽然说有一些区别,但在这一件东西上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对啊,我也是这么觉着……”葛老师深以为然,“但你们系那学生,就敢肯定这是邢窑?”

  他就不是正常人……

  心理这样想,张教授顺口敷衍:“他可能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吧?”

  “倒是有可能……那年代呢,他怎么断定的?”

  “不知道,但在我看来,年代更不好判断。因为从宋到明,定窑一直都在烧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艺与特点虽有变化,但不是很明显。所以,要想有清晰的判定,肯定得仔细看,也说不定得用其它的方法……”

  葛老师斜着眼珠:用仪器就用仪器,还“其它的方法”?

  也不只是他和张教授不太确定,只要是稍懂点瓷器的老师和学生,都有类似的想法:李定安给出的结论,等于将原先的鉴定结果直接推翻了。

  那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葛老师瞅了一会儿,还是没瞅出个所以然,索性直接问:“李定安,你说这是宋代邢窑?为什么不可能是同时期或之后的定窑?”

  定窑?

  别说,确实容易搞混……

  李定安想了想:“主要是烧制方法有差别,导致外观有细微的区别:两者都用的是覆烧法,也都用的是‘化妆土’的上色技术,但邢窑用的是‘匣体烧瓷法’,定窑用的则是无匣裸烧。

  正因为多扣或少扣了个匣子,导致两者的炉温相差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