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5章 乾隆御赐_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又被温总拍了回来。

  就像那件欢喜佛……

  “先别急,我再看看!”

  李定安放下了法勺,挨个立架看。

  铃、索、钩、斧、钺、戟、幢、盖、橛、刀……许多都是从印度教中的兵器演化而来,其中还有一根铁锏。

  嗯,锏?

  印度教哪有这物件,佛教也没有,只有鞭,就道教中偶尔见到锏,密宗更不可能有。

  一杆铁杆,呈六面柱型,长近有一米,所往后越细,尖端呈锥形。

  上面还有铁铸的饰件顶部是三颗小铁球,将将一指长,正好用来做握手的锏茎,再往下是十字格,应该是锏格,再再往下又是一只更大一点的铁球,恰好就是锏颚。

  除了锏,李定安委实再想不起这器形还能是什么东西。

  标签中倒是有备注密宗法鞭,但密宗法器拢共不到一百件,其中绝对没有什么鞭。

  拉开柜门,他拿出来掂了掂。

  不重,也就两斤过点,是空心的。

  “崔老师,这件东西有没有印像?”

  “有点像兵器?”

  “是空心的!”

  崔立想了好一阵“那就不知道了!”

  既然都不认识,那就没必要纠结。

  李定安又放回了原处。

  再往下看……好家伙,竟然还有嘎巴拉碗、嘎把拉鼓、嘎巴拉念珠,甚至只比大拇指稍粗点的腿骨号?

  简直了……

  嗯,还有残器?

  一支金钢橛,顶部是铁包银的金钢杵,下饰三颗铁制佛首,银皮包头,红漆点睛,表情很是凶恶。最下端饰一镀金摩羯兽,口吐三角形锥状铁质利刃。

  这是雪区典型的铁錽金银的工艺,大致就是错金或错银的简化版先铸模心,然后表面挫出细密的网格,再烧软金片或银片,然后錾刻,修出形状或图案。

  等于在外面包了一层皮。

  优点是工艺简单,缺点是容易脱落。

  就像这件,三颗佛首,大半的银皮不知所踪,脑顶光秃秃的像铁球……嗯,铁球,三颗?

  稍一思索,李定安又回过头。

  没错,如果把佛首上的银皮剥尽,和那根铁锏锏茎的形制大差不差铁球、三颗。

  再联想一下锏茎上面的那三颗铁球,是不是也像这根金钢橛一样,原来是三颗包银,更或是包金的佛首?

  包金佛首?

  骤然间,脑海中闪过一道光。

  哪是什么锏,这是喀章嘎杖,又称密宗天杖。

  为藏传佛教意义最为复杂,等级最高的法器。

  迄今只发现了两件,一件在湾岛故宫博物院银杖渡金,长四十公分,是乾隆退位的第二年,嘉所敬献。

  还有一件是乾隆七十大寿时,六世班禅敬献,供乾隆修行密教法术铁杖鋄金,长近一米,如今收藏在原清宫内廷佛堂,紫禁城梵华楼。

  如果这上面的金皮还在,绝对与梵华楼那一件一模一样……

  李定安猛呼一口气,“噔噔”两步,将铁杖拿了出来。

  屏幕如水纹一样展开

  喀章嘎杖,乾隆二十五年,乾隆五十寿辰,三世章嘉·若必多吉敬献。

  乾隆三十五年,弘昼逝世,予谥为恭,皇帝赐杖随葬……

  哈,乾隆御赐?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