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1章 哟哟,这骂朕的怎么都是熟人呢?(_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哟哟,这骂朕的怎么都是熟人呢?(中秋加更)

  因为明朝不会搞殖民,对夷民真的是爱民如子。

  看看西方,人家搞殖民赚钱,形成原始积累,大明搞殖民赔得底儿掉。

  “老太傅,您好像说错了。”

  朱祁钰笑道:“咱们扩大越大的地盘,应该赚更多的钱呀。”

  “怎么可能?”

  胡濙急了,拿永乐朝的税赋举例,可以说是年年巨额亏空,到正统七年才勉强还清亏空。

  足足用了十七年!

  收复交趾那些年,几乎没征什么税,结果交趾还是保不住。

  “老太傅,朕问您一个问题,咱们新扩张领土,是不是百姓变多了?”

  朝臣点头。

  “那收的赋税也多了呀,为什么咱们赔钱呢?”

  朱祁钰的问题,让朝臣一怔。

  于谦道:“陛下,就如国朝收复漠北,占领一地,建城一地,又要修建驰道、沟通河流,花的都是海量的银子。”

  “想慢慢收回成本,就需要很多年头。”

  “甚至,当地百姓穷困,吾朝还要适当帮扶,减免税赋。”

  “为了让其心向国朝,要减免很多税赋的。”

  “完全是用中原之钱粮,供养新地。”

  “新地收民心、开发都需要时间。”

  “而中原之民在增加,导致中原之钱粮难以供养新地,最后只能不得不放弃。”

  听着于谦说,朱祁钰忍俊不禁。

  朝臣有点转过弯来了。

  为啥把他们当成人呢?

  如果把他们当成奴隶去剥削,钱不就来了吗?

  “陛下,此举有违圣人之道呀!”姚夔小声道。

  “哈哈哈!”

  朱祁钰放声大笑:“姚卿,圣人之道,讲得是教化子民,可他们是朕的子民吗?”

  说完,朱祁钰哈哈哈大笑。

  “可、可何为大明子民呢?”姚夔问。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从古至今,华夏人从未将夷人看做是奴隶,也从未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定义。

  真正划分的时候,要等西方,以板块划分,以肤色划分,以所谓的族群划分。

  现在的大明,兼容并蓄,化胡为汉,来者不拒,踏上大明土地的就是大明子民,不看长相,不看地缘,看的是语言。

  说一样的话,那就是一国人。

  奇怪不?

  “会说汉话,长相和明人类似,并心怀大明者,方是明人!”

  朱祁钰没提出肤色论。

  现在提出来太超前了,也没有价值。

  哪怕是撒马尔罕,也是偏簧的人,因为统治那片土地的是蒙古人。

  “既不是大明子民,朕为何怜悯他们?”

  “孔圣之道,并不适用他们。”

  “所以朕说,以前大明太把外邦当成人了!”

  “把他们当成畜生看待,钱不就有了?”

  朱祁钰的话,却无法让朝臣苟同。

  “陛下行厉法,怕是会以厉而终。”

  “这些土地大明能占一时,却不能占一世!”

  岳正郑重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