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9章 边镛,大明见闻录_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9章边镛,大明见闻录

  安南皇帝成了瘾君子。

  消息不胫而走,顿时流言四起,新帝的名声正在崩塌。

  但在宫中的黎思诚,明知道这是权臣的手段,但他控制不住自己,不喝那药,他忍不住啊。

  权臣给的药量太大了,他喝完后还要睡很久,醒来后晕晕沉沉的,脑子混沌,很不清楚,几乎无法处理朝政。

  丁列、阮炽大权独揽。

  甚至,连宫中的禁卫都被替换掉,并开始接触太监、控制太监,死死控制黎思诚。

  丁列数次寻找边永密谈,结果都不欢而散。

  安南连天下雨,天气又热又潮,作为北方人的边永和逯杲都很不适应。

  而漫长雨季,让他们这种常年忙碌的人,忽然闲下来,弄得十分不舒服。

  而在京师。

  一个少年人,带着圣上密旨,踏上去安南的道路。

  少年人叫边镛,是边永的儿子。

  边镛本在京师家中苦学经义,连续参加两次科举。

  今年再次落第,被皇帝诏入宫中做侍卫。

  白天在宫中当值,夜里则苦读经义。

  他和刘健相交甚笃,也想拜入薛瑄门下学习。

  奈何薛瑄嫌弃他资质太差,没有收入门庭。

  但指点他如何解读经义,他的学习突飞猛进。

  这次,皇帝恩许他去安南传旨。

  其实是让他路过广西,去拜访薛瑄,顺道看看亲爹。

  当然了,安南是雨季,并不着急传旨,而是让他看一看景泰九年的大明风光,体会体会地方的风土人情,然后汇报上来。

  边镛仪态魁梧,做事妥帖。

  在御前伺候,皇帝颇为喜欢他。

  让他代替皇帝,去民间看一看地方。

  朱祁钰认为,他被困宫中,不能外出巡幸,无法确定地方是不是奏章里面所说的那样。

  便从宫中派遣年轻人,去地方看看,然后向他汇报。

  边镛从北直隶出发,途经开封,并没有停船。

  往湖北而去,船支停靠在武昌府,他手里还有另一份密旨,要交给年富。

  但年富并没在武昌府,而是在黄州府剿匪。

  他挥退了伺候的公人,一个人坐在江边。

  武昌府是湖北枢纽,湖北又是天下枢纽之地,皇帝又在江内建造了一座巨城,起名为武汉。

  武汉的名字是朱祁钰起的。

  来源于武昌、汉阳、江夏(汉口)三个地名,合称武汉,武汉就此而来。

  一座贸易型巨城,从去年开始兴建,如今还在繁忙的建造中。

  而在江的对岸,边镛骑着快马,招呼着随从,上了家酒楼,临窗而坐,点了馆子里的招牌菜。

  因为江口繁忙,来往是商旅云集于武汉,江两岸的饭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天下各地的特色菜肴,在这里都能吃到。

  边镛是河间府人,是京师人,爱吃一口河间菜。

  所以挑了家河间菜馆。

  吃了口招牌菜,边镛点了点头:“味道不错,有家乡的味道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