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6章_宋氏家族全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区最高统帅也懒得打招呼,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而原来大约10万人的中国远征军,此时仅剩下4万人左右了。不过,史迪威倒是给他在重庆的助手马格鲁德将军拍了两封电报,说他的部队已分散成小部队,无法再集中起来;他拟将部队撤出缅甸,开往印度。但事前蒋介石就下过命令,万一失败,中国军队撤到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再从那里回国。这样,在没有与蒋介石商量之下,史迪威就撤消了这道命令,并下令中国军队撤入印度。待听说史迪威的这道命令后,蒋介石马上给缅甸的中国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拍了电报。结果,尽管史迪威对集中部队表示悲观,但杜聿明还是想方设法集结了三个师的的兵力,成功地杀出了一条回国的生路。对此史迪威大为光火,一回到重庆他就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指责蒋介石不该直接与他手下的将军发生联系。

  其实,此时的蒋介石心中也正不痛快呢。

  2.费力没讨好

  当时,中国远东军的失败,应该说史迪威的指挥失误是有一定责任的。当初宋子文推举史迪威言过其实,现在史迪威失利的消息传到宋子文的耳朵里,他生怕再次引起蒋介石的指责,便于5月15日在华盛顿致电蒋介石,小心冀翼地询问蒋对史迪威的看法,并乘机出谋献策。

  宋子文在电文中除直陈“缅战不利之主要原因,无疑为英国不能与我彻底合作”外,还说考虑到“此后我尚须利用印度为运输军械飞机之航空站”;“英美战后或背道而驰,在战时则因生死存亡关系,不能不密切合作,故我如公然向英责难,反失美国同情”。建议蒋介石不若趁此时机,密致总统(罗斯福)及丘吉尔一电,直陈缅战过去之错误,措施严正而委婉。并告以中国为此原因,危难更为迫切,不得不要求:

  甲、英美即派大批飞机来华助战;

  乙、英、美、中速策划雨季后反攻缅甸,夺回仰光,恢复中国之国际路线。

  蒋介石当时对中国军队的失利极为懊丧,并且迁怒于史迪威。这从1942年6月18日,蒋介石以感想形式给熊式辉、宋子文的电文中,可以看出。当时蒋介石的电文是:

  前得删电,询我对史迪威之感想,业已另复。中国战区至今并未有何组织,亦未筹备进行,甚至于维持中国最少限度与其可能方案,亦未曾着手。至于空军之建立与补充、心脏空运按月总量、陆空军作战与反攻时期之整个方案,亦皆视为无足轻重。一若中国战区之成败存亡,与彼无关痛痒。此人(史迪威)不重视组织与具体方案,及整个实施计划,此或因平日未习幕僚长业务之故,缅战失败之原因,其咎全在战略之失败,而彼乃完全归罪于我高级将领,且谎报罗卓英逃回保山,其实彼自缅甸退却之先……竟自赴印度,并擅令我军入印,事前对我并未有一请示,或直接报告,于情于理,皆出意外。

  蒋介石在电文中,虽对史迪威的组织能力、责任观念、指挥经验多有责备,但考虑中、英、美三国之间关系,便仍叮嘱宋子文一人:“我为保全友邦荣誉处计,不愿多言。此时对马歇尔参谋长不必急于答复,将来彼或亦能了解吾人之苦心也。”

  此时,史、蒋的矛盾亦反映到美国人的耳中。尽管在罗斯福总统送给蒋介石的礼物中,史迪威是最不受欢迎的,但是毕竟还有其他值得感谢的东西,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件就是1942年初的那笔尾数不小的贷款--5000万美元。

  当时蒋介石正在印度新德里访问,罗斯福总统给他拍了一封报告好消息的电报,电文中并说:“中国军队对于凶恶的侵略者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人民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最高赞扬。”

  当时正处于囊中羞涩、焦头烂额之中的蒋介石,接到这份喜报的确是个不小的安慰。他立刻向罗斯福总统回电说:“您在世界的这场最大的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值得让一切真正的政治家羡慕。”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