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陈青兕的致命弱点_初唐:砥砺前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得知陈青兕近乎羞辱似得拒绝,他犹记自己父亲气得几乎晕厥,向来温文尔雅的他,难得的连续爆了好几句粗口,好一段时间都未缓过来,今日怎自己提出来了?

  崔信明自问自答,说道:“为父特地深入了解过陈青兕,此人才思敏捷,有担当有魄力,遇事果决,敢拼肯干,如此人物,确实难得。有今日成就,并不为怪。但他有一致命弱点,学问功底不深,纵然在萧家学堂学了一点文墨,却也难登大雅之堂。从言谈举止,便可看出,他早年身上的学问,别说与为父相比,就算是吾儿,亦能胜他。”

  “之所以有大儒之名,乃因《三字经》之故,《三字经》乃蒙学之冠,可谓天下孩童启蒙必读之作。但终究是孩童读物,胜在构思精巧,并不需要高深的文墨润色。”

  崔信明激动的说道:“世人都觉得陈青兕以盛唐体开创了诗文变革,在为父看来却是他自身文墨不足,只能以简单的盛唐体来扬名养望。”

  崔冬日呆呆的看着自己的父亲,似乎是有几分道理。

  自己读的先贤文章,哪个不是玄奥无比,晦涩难懂,常读得头晕脑涨、不知所云。

  是先贤的问题吗?

  显然不是!

  明显是自己学问不够,无法理解先贤之言。

  以陈青兕的出身,以及他为了混口饭吃,甚至去军营吃过军饷的履历,哪有时间研究先贤知识?

  宫体诗最大的特点是词藻靡丽,讲究形式美。

  何为形式美?

  重视用典,讲究声律,追求辞藻,三者缺一不可。

  不读万卷书,哪能引经据典?

  不识得万千文字,写出来的文章又怎能转拘声韵,弥尚丽靡,若黄莺高歌?

  胸中没有完全文墨,又怎么能够堆砌出文辞华美,最绚色泽的词句?

  宫体诗为何高雅,不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

  陈青兕的出身,哪里可能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崔信明见自己儿子已经明悟,自得笑道:“们都为陈青兕取巧的成就所迷惑,唯有为父看透本质,他如此抨击南朝的齐梁文风,并非真的敌视,纯粹是无知不懂,理解不了其中的高雅。他自己做不到,就将之毁去。推行他自己擅长的文学,让天下人去学。其心可诛……”

  崔冬日激动作揖:“父亲高见。”

  崔信明道:“我们可从这两方入手,让盛唐体臭不可闻,将陈青兕的伎俩心思,公之于众,让世人知道他的真面目。”

  崔冬日道:“孩儿这便安排下去!”

  崔信明强调道:“要快。尤其是对陈青兕的质疑,重中之重。为父深入了解过,自从娶了萧家丫头,陈青兕的学问功底日渐精进。他入长安时候的谈吐,与现在已经判若两人。他不懂,并非因为不智,是缺乏机会。不能让他继续成长下去,最好能说动上官仪、薛元超出手,他们思想迂腐,有妇人之仁,正好可以利用。他们不是不屑用下作手段,那就堂堂正正的斗文就好。”

  崔冬日道:“孩儿这就去处理,保证一个曜日,便让全长安皆知陈侍郎的用心。”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