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0章 御前交锋_潜伏在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察院及各部在省里分司的官员人选都要抓紧定下来。”

  “你们都可以提出人选,各部院也可以荐上来。”

  说了这许久的话,在座的多数人都已经传看过了刘国玉与昭仁签订的条约。

  谷/span弘昼见乾隆打住了口头端起茶盏来喝茶,便说道:“看得出来,兆惠他们与昭仁等人商谈的很详细,草约的条款也大都恰当,只是臣弟以为最后一条应该驳了。”

  “这几年大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增添了这么多的疆域,新入籍的满汉以外各族百姓何止千万?”

  “依照朝廷现行的大政,各民族间通婚的事情必然会越来越多。”

  “如果这次为日本人开了这个例,其他各族一定会争相效仿,纷纷请求朝廷豁免了其后人的剃发易服,后人的后人自然也就一脉相承了。”

  “长此以往,不仅朝廷剃发易服的制度将形同虚设,汉人们也会心生怨气,臣弟请皇上留意。”

  乾隆不动声色的扫视了众人一眼,问道:“你们的意思呢?刘延清,你前几日上的折子里好像也说了一件类似的案子吧。”

  “因为朕回京后就要议这事情,所以就暂把你的折子留中了。正好今天都在,你把那案件说说吧。”

  “遵旨,”刘统勋道:“是吉林按察司报到部里的一桩案件,吉林府榆树县有一户村民,男人是朝鲜族,乾隆元年自朝鲜迁到吉林的。”

  “后来娶了当地的汉族女子为妻生儿育女,到今年其家长子已满八岁,照例该剃发了,却一直未剃。”

  “当地甲长多次劝说,均被男童之父以其为朝鲜族,按例免予剃发为由拒绝。甲长怕受牵连,便通过保长将此事层层报到了县里。”

  “县按察署翻出了乾隆元年迁移朝鲜百姓的相关政令,见其中并未有对朝鲜族与汉族通婚所生男童剃发事宜的明文规定。”

  “于是将该男子传到县里,以男童之母是汉人为由,勒令其为长子剃发。”

  “访男子不仅拒不服从且态度强硬,咆哮公堂,被按察署判罚了二十板子。”

  “被抬回家后,他纠集了百余名朝鲜族百姓,用马车将其拉到了府里,把府衙大门堵了,一定要讨个说法。”

  “吉林知府是个谨慎人,与府里按察署商议之下,觉得该男童免予剃发虽然无例可依,但强制剃发却似乎也于法无据。”

  “于是他好言劝回了众人,然后上报到了省里,省里又报到了部里。”

  “以后此类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总要有个统一的说法,下面办起差来才好有个遵循。”

  张廷玉道:“乾隆元年议这事的时候,我们中有好几个人都在场,我也还记得清爽。”

  “顺治二年颁布《剃发令》、《易服令》时李氏朝鲜还是外藩,并未受此令的约束,其后直到乾隆元年,朝鲜人的衣冠服饰也未作任何改变。”

  “朝鲜平定后事情千头万绪,迁移百姓的期限又很紧迫,当时只想着各族的衣冠服饰保持现状即可,却忽略了通婚后所生男童是否剃发的事。”

  “如今整整九年过去了,通婚后所生男童可不都到了剃发的年龄?是该有个说法了。”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