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4【科技就是生产力】_梦回大明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几脚,不是用力过猛,就是用力过轻。我就想啊,下面如果有个东西挡着,就不怕踩得太重了。”

  就这么简单的事情,近两百年却无人改进。

  所有生手在初学的时候,精力都放在如何控制力道上,却没人想过在下面加一根木桩。这个小改动,要等嘉靖朝之后,南方纺织业大兴,民间商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才发现。

  既然跟学术有关,那就不能随便乱改。

  王渊这次亲自动手,测算此辆纺车的各种力臂、纺轮重量等等。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终于测出小木桩的最佳高度,将纺车的整体性能做到最优化。

  可惜,由于纺车属于全手工制作,每辆纺车都存在着差异,如何安装小木桩也肯定不同。王渊测出的数据,只适合此辆纺车,如果推广开来,就全凭工匠的经验和手艺了。

  在王渊的仿佛测试和改进之下,只多加一个小木桩而已,原来同时纺三繀的纺车,竟然可以做到同时纺五繀丝绵。而且操作更加便捷,初学者更易上手,工作起来没那么消耗体力和精力,纺车的机器损耗也大大降低。

  工作效率嘛,大概提升了两到三倍。

  “这是你的赏银!”王渊亲手把五两银子递给钟安。

  “先生,我……我也没干什么。”钟安吓得不敢接,他就灵机一动出主意而已,五两银子也太多了。

  王渊笑道:“这东西非常有用,算是买断你的技术。”

  杨慎、杜瑾和宝朝珍三人,虽然对钟安的改动也感到惊讶,但不认为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没有对纺车进行本质改变。他们三个正在密切合作,想要造出同时纺十多繀的纺车,那才是真正实现质的飞越!

  而王渊,正在考虑建作坊,两三倍的工作效率,足够他小赚一把了。

  之所以是小赚,而不是大赚,只因这个改进太简单。等他卖出的商品造成市场波动,必然引来同行暗中打探,百分之百会迅速传播出去。

  真正能赚大钱的,还是杨慎、杜瑾和宝朝珍三人正在研制的复杂机器!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