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3章 开港(十九)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3章开港(十九)

  传统意义上的左家村就这么消亡了。

  之前那些自耕农和富农是最幸福的。他们不但躲过了打击,还将家业扩张了一点,现在已经开始了新生活。

  然而帅不过三秒,这批人在明末的灭世气候打击下,估计两三年后就又要面临破产了。到时候他们还得把土地卖给旁边穿越众开设的农场,然后再乘船去广阔的新世界,开始真正的幸福生活。

  中产阶级暂时逃过了一劫,左家村的地主们面临的可就是灭顶之灾了。即便是老老实实只追缴历年欠税,也足以让这帮人的家产缩水大半。

  接下来被迫卖掉土地后,这些地主就失去了赖以剥削其他人的生产资料,变成了坐吃山空之人。

  于是兜兜转转一大圈,这帮人又开始张罗着迁徙了:他们需要去别处买地求生。事实上他们中一些人已然变成了富农,地主这个帽子戴不上了。

  熊道和他领导下的征地办自然不会去管这帮人的死活,滚远点最好,留下来还要想办法再收拾他们,太费事。

  排挤走上层,引诱走中层后,剩下来的就是占据了大部分人口的下层无产阶级。这部分是某势力最喜欢的人口:革命砖头嘛,想搬到哪里都可以。

  左家村这上千号佃农现在已经开始了转化过程:三分之二的壮劳力和一部分妇女被赶去张苏滩,男的修建港口,女的做饭。他们已经从佃农事实上变成了雇工,未来等这些人被陆续运走后,他们还会被转化成产业工人。

  村里剩下的老弱病残和一部分劳力开始重新平整土地,准备播种主家运来的新型农作物——周边已经变成了一处明代罕见的连片大农场,所以剩下的这些人足够应付农活了。

  留守的这些人失去了管理土地的权利,也失去了佃户独立核算的权利。他们现在其实和台湾那些工人是一个性质,都是“国营农场”里领工资的雇工。

  尽管很不适应,也搞不清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但是对于穷苦的底层人来说,他们眼下是没得选择的——不按照新东家的意思办事,他们就会被赶走变成流民,或者被抓去变成奴隶抵债。

  不过这种困惑迟早会消失的:农夫尽管不识字,但是未来生活条件地改善他们是能感受到的。更不用说到年底的时候,等他们看到周边那些佃户的惨相后,就会反过来卖力吹一波新主家了。

  由于港口的建设是缓慢扩张的,所以左家农场这种邻近的田地还会存在一段时间。具体这里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住宅小区和工业用地,那还要根据港口的发展速度而定。

  总之,在花费了大量资源后,关于左家村这个“试验点”的征地工作算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是穿越势力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明国腹地的原生态社会环境进行改造,整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