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4章 大凌河之战(三)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84章大凌河之战(三)

  闻听有敌来袭,原本处于修整状态的后金骑兵,顿时疯狂往自家马背上爬。

  不得不说,一支经历过无数战斗,正处于上升期的军队,在战术素养方面还是非常优秀的。

  即便在这种争分夺秒的突发时刻,谷内骑兵依旧自发调整到位:前方接敌者紧急上马,后队则互为同伴披甲,预备二次重装冲锋。

  就在后金轻骑将将冲出石峡口这一刻,隆隆的马蹄声也由远及近,从对面一个拐弯处转了过来。

  双方这一刻终于照面。

  从后金骑兵的角度看去,突兀杀至面前的来敌,貌似只是一伙司空见惯的大明官兵:头戴皮盔,身穿红色胖袄。

  可这只是表象。

  如果仔细看细节的话,这支来自明国的骑兵部队可就不那么明国了。来者不但阵形齐整坐骑精良,而且武器装备与寻常骑兵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是,这支骑兵部队杀气腾腾,全不是一副兵败后的丧家之犬模样。

  杀气这东西,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通过内敛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并不像外行所认为那样,满脸凶残大声呼喝就是有杀气了。

  来敌同样如此。除了紧绷的脸庞和熟练的控马动作外,并没有制造多余的声响。冗长的峡谷中,只剩下轰鸣的马蹄声,以及扑面而来的寒冷空气。这种冷硬且单调的场景,伴随着即将到来的厮杀,份外令人窒息。

  突袭者给匆忙冲出窄口的后金骑兵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当冲在最前方的窝图看到来敌第一眼后,却倒吸一口凉气,不顾冲势,猛然间大力勒缰,于是战马人立而起,长声嘶鸣。

  导致窝图紧急勒缰的不是什么杀气,而是对手怪异的阵型。

  线列。

  热兵器淘汰冷兵器战争中最重要的阵型:线列。

  此刻,窝图看到了一条闻所未闻的“线”:就在眼前大约七八十步外,峡谷拐弯处,由几排骑兵摆出的,貌似单薄的线列。像根棍子,又像一堵墙,就这么怪异的,齐整整拐了过来。

  这种行列转弯方式,说起来貌似也不复杂,无非是内圈缩减步幅外圈扩大而已。在后世,这是小学生也熟悉的集体动作,因为运动会经常要用到。

  可是在十七世纪,这种适合热兵器的阵形就不是冷兵器部队所能理解了。不要以为古代的精锐骑兵就会跑队列,那都是电视剧胡说的。

  真正的冷兵器骑兵,自古以来都是集团/一窝蜂式冲锋,根本摆不出线型队列.因为没用。

  骑兵线列冲锋战术,是在热兵器普及之后,有了齐射的战场需求,有了更加高端的军事组织能力,有了长期专业的训练条件后,才会出现的一种比拼纪律性的互残战术——两堵墙相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残酷的战术是依靠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维持的,根本不在旧式军队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