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6章 北归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6章北归

  正午。

  随着响亮的汽笛声,棉纺厂下班了。

  上海棉纺一厂是轻工业部在上海港工业园区筹建的首批重点“国有”企业之一。

  所谓“重点”,就代表着至少有五名穿越众全程、专职参与了筹建工厂的全过程。乃至建厂后,依旧会有两名穿越众长期负责工厂的行政和技术管理。

  这种操作在早期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穿越众人数太少,根本经不起撒胡椒面一般的扩张。

  好在随着二次大会以及曹总“亲政”,陆续出现在十七世纪的新鲜穿越者,填补了穿越政权的骨架,令很多原本停留在纸面上的计划得以实施。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员工总数高达2500名,其中女工人数达到2000名的上海棉纺一厂,俨然已是十七世纪最现代化,规模最为庞大的纺织企业。

  随着汽笛声响起,工厂各个车间也响起了下工铃声。

  这时,位于厂区正中的蒸汽动力车间,首先关闭了阀门。高耸的烟囱中,白色烟雾渐渐稀薄。

  与此同时,棉纺厂长长的滑轨铸铁厂门,也缓缓打开了。和衙门类似的内八字墙,两边墙面上用红色玻璃碎片镶着八个大字:严肃认真,团结活泼。

  各式新潮口号,一直沿着外墙延伸到了厂区尽头。

  “时代不同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汇四方巾帼共创业,造万千精品遍神州。”

  下一刻,数量高达两千的女工,说笑吵闹中,潮水一般涌出了厂门。

  如此“热辣鲜活”的场景,在旧时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人海一般,穿着衬衫长裤,展示出身材曲线的大闺女小媳妇,足以令初次见到的土著目瞪狗呆。

  随女工们而来的活力,四下洋溢着的青春气息,磁石一样吸引到了无数异性。

  现如今,棉纺厂门前早已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老中青年都在门口等候.有的是接老婆回家的,有的是接女朋友回家的最多的,是咽着口水睁足了眼睛挑花眼的光棍们。

  对大多数光棍来说,休息日去棉纺厂门口“蹲点”就是很好的娱乐节目了。他们中的幸运儿,不花一个子就能把到对眼的姑娘,从此老婆孩子热炕头,走上双职工的幸福生活。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走寻常路线:上班,攒银子,看好心仪的女工,请媒人,结婚生子。

  今天,热闹的棉纺厂门口,依旧热闹。身穿工服的男女青工熙熙攘攘,无所不在。

  不过,在宽广的红砖道旁,貌似多出来一个“奇怪”的组合。

  是的,在如今的“国中国”,工业文明大肆扩张之地,穿着青袍的明国秀才,已然不多见了。

  秀才组合自然是吴法正主仆二人。

  今天,是1635年的9月30日。距离吴法正陪同杜少为来港区观光,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时间。

  这一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