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02章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十二)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2章北方三人组的日常(十二)

  暮色深沉,月晦星稀。冷冽的夜风,缓缓拂过北方大地。

  夜风是公平的,它将携带的塞外沙尘,均衡留在了每一处地方,哪怕是赫赫有名的午门也不例外。

  虽说挡不住寒风,但传说中的杀官专用地块“午门外”,也不是浪得虚名,到底有一股经年肃杀之气在此——此处不斩无名之辈,刀口下限是六品官员。

  没有六品,上朝都没资格,更别说被推出午门外了。

  “鬼天气,都四月半了,还这么冷!”

  夜风中,冯荆介紧了紧圆领公服的领子,缩缩脖子,再把手臂揣回宽大的袍袖内,恢复了之前的避风鹌鹑模样。

  没办法,身为从六品的鸿胪寺左寺丞,冯荆介属实是上朝大军中的正牌吊车尾排在队末的他,缺乏四周人墙挡风,每当这种时候,都要被穿堂冷风刮个通透。

  好在时辰快到了。

  就在冯荆介暗自咕哝之时,前头已然排好队形的人列,传来了一阵微微的波动。与此同时,正前方的午门城楼上,亮起了一排灯盏。

  顶着黎明前的黑暗,城楼下的左右掖门,开了。

  缓缓打开的掖门,代表着早朝程序的正式开启。古老的明帝国,于这一刻再次苏醒,开始重复着日复一日的行政流程,缓慢的车轮吱嘎作响,在历史长河中艰难地拖行着。

  跟在长长的文官队列之后,冯荆介木然迈着方步,一步步穿过了左掖门。

  冯荆介不是个胖人。他身材消瘦,面庞清瘦,颌下留着一缕山羊胡,颇有教书先生的风范。

  冯荆介今年虚岁四十有五,正属于一个官僚最好的岁月。

  然而,岁数到了,位置却没到。

  在鸿胪寺这样一个闲鱼衙门,冯荆介一把岁数了也才混到个左寺丞,其上还有两位少卿(副局)和寺卿(正局).只能说,仕途寥寥。

  就这,还是走了捷径的。

  事实上,冯荆介并不是正牌985进士出身。他进鸿胪寺做底层官僚之前,只是一个国子监生。

  监生就是先天缺陷了。明代,仅只有开国时期朝廷缺仕,监生和进士同等就业了一段时日。这之后进士大军便牢牢占据了主流官位。监生之流,只能靠捡漏和去老少边穷地区任职混资历了。

  冯荆介是河北廊坊土著,算是京郊结合部的青年。当年读国子监期间,娶了本地商户家女儿就地扎了根。这之后,商户走了门路,冯荆介便在鸿胪寺谋了个差事。

  去鸿胪寺是有原因的。京城茫茫多的衙门里,鸿胪寺是少数可以捡漏的地方。

  边缘衙门,有时候不被正牌进士看重,就有了捡漏的机会。

  有明一朝,三十三位鸿胪寺一把手,只有十七个是进士出身。这之外,六个是监生,生员三个,舍人一个,礼生一个,儒生一个。

  对于冯荆介这样学历不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