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文武皆有道_草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道隆可吃不到他们的兵缺。另外能吃的也就是个二百来人的英清江防营。

  “所以你能看到县城外的教场和中营左营的署房都租了出去,而总兵衙门也破败不堪。这些公费名粮既然不敷使用,历任主官干脆就只用在心红纸张这些事上。虽然他们有心红纸张名义的薪银,可那是补贴他们个人的。”

  公费名粮之外,第二种空粮就是“亲丁名粮”,萧胜说到具体的内容,李肆就跟以后的养廉银联系了起来。

  清代文官薪俸很低,武官就更低得没谱。和知县一个品级的把总,年俸是36两银子,要到守备以上,才会享受额外的蔬菜烛炭银和心红纸张银的补贴。文官吃火耗是潜规则,而武官对应的是吃“亲丁名粮”,也就是以家人亲随的名义,占用若干兵缺。

  “四十二年,朝廷公开认了这亲丁名粮,各省核定的员额不定。广东这里,提督有80份,总兵60份,千总5份,像我这样的值汛2份。”

  听着萧胜的解说,李肆心想,这兵缺本就不合正理,现在却反而成了正二八经的制度,真是搞笑。这么算来,镇有镇缺,协有协缺,营有营缺。纸面上全国绿营有六十来万,实际能有多少?

  “前两种空粮加起来,事轻的地方估计缺额一成,韶州这里,估计能到一成五,这都是成例。而第三种空粮就是贪腐了,摆到台面上,主官是要遭参劾的。这种空粮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离谱,多是营中出缺了,主官不补。或者兵丁另作差事,留下的半缺。每任大多只在前任的基础上加一丁点,就不知道若干年后,会累积到什么程度。”

  说了这一大堆,萧胜作了总结。

  “大人们可不会指着吃空粮过日子,这点小钱可养不活他们。”

  李肆点头赞同,算起来这个白总兵不过能吃最多五百兵缺,一年才六七千两,里面还要包括办公经费,这可是二品大员呢,连李朱绶那种“清官”的水平都不如。

  想想现在还是康熙年,绿营还没到败坏的底线,这第三类空粮还没累积到太明显的程度,那么武官捞钱,动的就是别的心思了。

  萧胜总结了两个方向,一个还是在军费上。包括扣建和截旷的挪用【1】,买马经费,也就是朋扣的虚报和贪占。此外薪俸发放的银钱比例,马乾(战马草料折成的银子)的贪冒等等,都是小动作。只要前任没被掀出来,就被后任当作潜规则一直延续下去。

  地位低,没什么人缘的主官,就只能在军费上动手脚,可有本事的人,或者靠着好地方,有好职位的主官,就另有他途。

  “经商?”

  李肆眨巴了下眼睛,暗道自己早该想到这一点。

  “太平钞关就在韶州府【2】,总兵衙门用兵船做买卖,可以免过关商税,有时候也借给商人,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