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二十一章 逼 投名状_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一章逼投名状

  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刘元斌现在应该是南京镇守太监,南明政权的建立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后和马士英等人控制住朝政,不让东林诸人进入朝政核心,结果被人唾骂,更在各种笔记资料上大肆的抹黑。

  如今刘元斌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是做监军或者是提督太监,始终是带兵练兵,没得到什么太平富贵的职位。

  白白胖胖的刘元斌到了现在却是依稀有点武将的模样,举手投足之间都是颇为的有章法规矩,更略微有些威武的封堵。

  在晚明天下,刘元斌一个太监有这般的姿态实在是难得,而且他手下的二十万京营,尽管草包,可刘元斌却差不多能约束的住,并且直属的两万多楚军还有战斗力,说句实话,这般的本领,已经算是翘楚了。

  有这样的能耐,崇祯皇帝不说是利用,反倒是派了勋贵、文臣还有太监的副手来节制刘元斌。

  若是寻常武将,被这么一圈,恐怕早就是大怒,带兵跑了,这刘元斌是内宫出来的宦官,对崇祯皇帝的这套做派早就是熟了,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就算是这样,刘元斌这边也被人安了个绰号,叫做“童贯”,这个绰号所代表的意义无疑是极为侮辱人,可这些读书人得罪不起,尽管是骂的难听,可刘元斌也只能是忍着,朝中大臣们也是如此的骂,刘元斌索性是直接住在城外的军营之中,一来是京师内乱的下任,不知道有多少各方面的探子,安全得不到保障,二是在城外呆着,远离城内的那些呱噪喧闹。

  京师的城内城外,大家觉得有战斗力的也就是御马监控制的几千兵,没人觉得京营有什么战斗力,大家对他也没什么理会的。

  这刘元斌倒是落了个清净,他的提督衙门是在京师城东,手下的两万楚军也都是驻扎在此处,因为凡是鞑子入寇,都是在永平府那边过来,他这边的兵马必须要充当抵抗鞑虏的第一道防线。

  二十几万京营,朝廷东拼西凑的给发出六成的军饷,刘元斌扣下大半给自己的两万楚军,其余的零头才给其他的营头发放,军饷发的足,下面的部队士气和战斗力就还说的过去,刘元斌督促下面练兵也不至于有反感的情绪。

  在京师周围这么长时间,京营提督太监刘元斌倒也练出了几千体已的兵马,借着这些部队,也能控制住两万楚军。

  胶州营即将出兵顺天府的消息文告传过来,京营各个部分都是好像雪崩一样的散去,也就是刘元斌控制的部队还能维持住,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的刘元斌却摆出一幅忠心勤王的架势,命令部队加强戒备,在军营驻地的周围实行戒严清场。

  尽管刘元斌这边也能控制住部队,不过稍微明白些事理的人都是纳闷,心想难道你刘元斌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