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方节度(二)_混在帝国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信任的心腹之人,也不会给予超过制度之外的权利,但武宗之后的三代皇帝,却是破坏这种制度,给予自己喜欢的大臣,太大的信任与权利,河北五镇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列子,权利过大,导致最后分离朝廷,割据自立,河北五镇的成功自立,朝廷的妥协与无力,大大增强了天下其他节度使自立的决心与信心,平宗晚年,中央禁军还有很强的势力,在一些大臣的劝说下,平宗最后下定决心,出兵河北,只要灭了河北这个天下藩镇最为集中与势力最大,其余的节度使定然心有胆寒,会再次归附朝廷,这也是为什么,平宗会不顾满朝绝大数文武百官的劝阻,执意举全国之兵亲征河北,想法是好的,可惜,最终还是以惨败收场,动摇国本,最后的一点底气都是损耗殆尽,大晋自此日渐衰落。

  衰败的大晋,到了赵智这里,励精图治二十余年,总算是有了一些回光返照,其本人常常以武宗的事迹自勉,许多制度于国策,都是按照武宗时期的轨迹去进行,比如节度使,赵智就是有着严格的控制,当然,赵智自是比不上武宗,在许多事上还是有些失策,不过赵智在位的二十来年,新增了四个节度使,个别节度使的权利已经颇为强大,隐隐有着拥兵自重的嫌疑,但他们都是有着一个共同点,不能插手地方政务与税务,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军事力量再强,也依旧还是要依靠着朝廷来生存,不敢真正意义上跟朝廷翻脸,在这个度上,赵智把握的还算不错。

  朝会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时辰,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赵智心中有了个大概。

  政事堂七位相国,除了刘桀与杨道嗣两人继续告病修养之外,其余的五个人都是参加了今日的朝会。

  朝堂上,众臣讨论声渐渐平静下来,赵智点了点头,淡声道:“兵部尽快拟定好文书,经政事堂诸位相国签字同意,形成正式命令,传达天下。”

  “微臣遵命。”

  兵部左侍郎詹台易桓从朝臣中站了出来,躬身领命。

  兵部右侍郎马武目前还在陇右,陇右之战结束后,赵智始终没有招他回来,可以猜想,陇右分道之事,恐怕在赵智的心中,早就有了这个打算。

  詹台易桓刚刚上任兵部左侍郎没有多久,他先前是户部右侍郎,调到兵部任左侍郎,还要低了半级,虽然如此,詹台易桓却是颇为高兴,他在户部右侍郎的位子上,已经待了整整六年,在想进一步,那就是参知政事或是以六部尚书之职进入政事堂,这个步子看似只有小半步,却是千难万难,这几年,跟萧徵争没争赢,跟秦安明争也是没争赢,而户部尚书贺中楷刚过五十,比他还年轻,政治幼稚,性格软弱,但此人也是有着极大的优点,那便是理财治财能力,天下闻名,赵智对其极为看重,他在这个位子上,只要不是犯下天大的错误,詹台易桓深知,自己根本没有半点取而代之的机会,他动不了,那就只有自己动一动了。

  兵部是六部当中,排名最靠前的一个部门,仅次于吏部,其右侍郎是有很大机会入职政事堂为相的,现在的右侍郎是马武,但他在陇右,如今陇右即将分道,分设三个节度使,赵智迟迟不让其归来,其用意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把他留在陇右,节度一方,如此一来,他的这个右侍郎之位,就空下来了,詹台易桓觉得自己有很大的机会在进一步,顶替其兵部右侍郎职位,进入政事堂为相,就大大有望了。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