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一种特殊的群性,为本党服务,抹杀受教育者的个性。教育是求远效的,着眼于未来,其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内表现出来,所以讲“百年树人”。而政党是求近功的,往往只考虑眼前的利益。

  在政党政治背景下,政权在各党派之间更迭,由政党掌管教育,必然会影响教育方针政策的稳定,影响教育的成效。所以主张教育要超脱各派政党之外。

  其二是教育应独立宗教。

  教育讲究尊重个性,而宗教总是要人盲从。教育追求前进,而宗教趋于保守,尤其是教会学校借办学诱使青年信奉基督教,更是害人不浅,所以教育要摆脱宗教的影响。

  蔡元培是教育独立的积极主张者。

  1922年初,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

  李石曾发表《教育独立建议》,主张教育立法采用议会制,教育行政采用合议制。

  1922年2月,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召开成立大会,发表教育独立宣言书,要求教育经费独立和教育制度独立。主张教育清高说、教育中正说、教育至上说的人一般均持此观点。

  蔡元培认为教育独立应该包括:

  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

  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

  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

  第四,教学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

  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蔡元培关于教育行政独立的具体方案是:分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设立大学一所,区内的高等专门教育,中、小学教育,社会教育,文化学术事宜均由该大学校组织办理。

  大学的事务,由大学教授组成的教育委员会主持,校长由教育委员会选举产生。各大学区大学的校长组成高等教育会议,处理各大学区间的事务。

  教育部只负责处理经高等教育会议议决而与中央政府发生关系的事务,及教育统计报告等,不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会议认可。

  这里不难看出,蔡元培在借鉴法国的大学区制。他的这一设想,也成为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的框架基础。

  教育独立的呼声虽然喊了很多年,但是只是学界的一厢情愿,终究而没有结果。

  这一年的四、五月间,第一次直奉战争在京津地区附近爆发。双方10余万兵力,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激烈厮杀。

  为了保证学校的安全,在蔡元培推动下,组建了北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