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9章 李凡的若干假想_娱乐之最强大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学生明明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心理学学习,没有进入实验室,没有做过什么科研项目,怎么就能想到各种“离奇”的理论呢?

  比如说,李凡提出个观点,说爱思考的人可能比不爱思考的人更“懒”!

  又比如说,李凡谈到自己刚刚发布的《抑郁症与身体健康》一文中,提到高强度运动有益于抑郁症,根本原因是,高强度运动增加了两种与抑郁症有关的神经递质的水平。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都与抑郁症和其他神经精神病学障碍有关。

  波什教授好奇地询问李凡是如何得出如此多新奇的观点的,李凡则说自己是推想出来的。

  没有实验支撑,没有数据佐证,光靠想?

  (没办法,李凡读的书多啊!)

  波什教授给李凡起了一个外号,和华国网友们给起的外号一样:空想家。

  “空想”变现,是需要实验支撑的,是需要大数据分析的。

  李凡连续10天在国学时代APP上发表了10篇心理学文章,提出了一连串不靠谱言论,这些言论对于李凡而言,大多数是他没有条件或者时间去亲自证明的,但还是有些人去尝试着帮他去做了。

  周六,京城四中会议厅非常热闹,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吴朗和梁宇正在讲台上和四中副校长交谈着,内容则是有关于今天这个项目的话题。

  而室外,200名高三学生被分为5组,每组40人,他们正准备进入会议厅进行试验。

  学生们纷纷言语着:

  “难道听音乐真能提升创造力?”

  “我不相信,我只知道听歌会让我分心!”

  “没想到还真有人来验证李凡那不靠谱的理论啊!”

  “只能说华国这么大,无聊的人太多!”

  ……

  学生们正哈哈大笑之际,有老师从厅内探出身体,道:“第一组同学,进场。”

  第一组40名同学进场了,准备进行测试。

  学生们纷纷落座,拿起笔准备做创造力测试题,这时,厅内响起了悲凉的古典音乐。

  第一组实验完成,第二组学生进场,继续进行实验。

  ……

  这五组同学,前四组中,每一组被安排的古典音乐都不一样,类型分为:悲伤、平静、欢快和焦虑。

  而第五组同学,则是在完全安静的条件下进行做题的。

  这200名学生的实验全部完成后,吴朗和梁宇当晚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第三组(听欢快古典音乐的一组)比其他任何一组的创造力得分都要高。

  此结论与李凡《音乐与创造力》一文完美契合。

  梁宇:“没想到真让李凡言中了,实验结果咱们发一下微博。”

  吴朗:“别急,样本量太小,再多做几次。”

  接下来的10天内,他们周日到京城13中做实验,实验结果与之前相同。

  周二,在师范附小做实验,答案依旧。

  周三请社会志愿者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