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考校_大明墨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为了家族孩子未来考虑,有点私心这不难想象。

  可是你这点的孩子四书五经估计都没读通的吧?竟然看起来资治通鉴这部巨著来了。

  要知道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又兼有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目的就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亡荣辱、民族崛起衰落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这本书里面的学问可是大了去了。

  如此幼童能看的懂?他是持怀疑态度的,心里考校之意渐盛。

  “兀那学童,如此史学之巨著,可懂否?有得乎?”

  “学生惭愧,不敢自视甚高,粗通而已。其书一言以蔽之,昏天黑地。”

  宋濂手一抖,差点没把资治通鉴给掉地上。

  一言以蔽之,昏天黑地。此等妙论可是头一次听说。

  一万个人读书,就有一万个结论,每个人的心得体会是不同的。

  有些人能从书中体会到治国方略,有些人能体会到经世之道,也有人能体会到异域风情。

  当然说到底还是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是这孩子貌似有点语出惊人之意。

  他从资治通鉴里面领悟到的竟然是权谋之术,昏天黑地这讲述的何其之好?

  从宋神宗起就列为官场必读之书,而且要求皇子也是必读。

  这里面的治国之道可包涵的多了去了,就看能不能悟出来。

  这孩子到底是真的悟出来了,还是信口雌黄呢?

  宋濂犹豫了半天,决定一试。

  他要考校的可都是书上没有的,你死读书,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可不行。

  要用书中的知识应用的现实社会里才算是真正的读好书了。

  他想到此,就合上书,放在了讲台的八仙桌上。

  随口问道:“学童年几何,姓甚名谁?”

  “学生年方七岁,郑氏长生也。”

  “可知死读书百无一用,活学活用乃大道?”

  “学生知晓。”

  “那老夫考校你一下,元何以兴又复又短命而亡?”

  这是宋濂的现在头等大事,他可是主持修撰元史呢,对于元朝的兴衰荣辱,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可以说是很有心得体会的。

  他这么问,就是要考校一下郑长生活学活用的本是。

  就看你这孩子是真的读进去了,还是浮于表面。

  郑长生真的只能呵呵了,这老夫子的问题,跟当初见到方克勤的时候,那一问“元何以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他多加了一个元何以兴的发问,可是这能难的倒他吗?

  于是乎郑长生从元朝蒙古人的游牧讲到游骑兵,讲到千万铁甲奇兵,讲到成吉思汗雄才大略......

  这些都是后世中学历史里的课程,都有过详细的描述。

  要知道能够编写进课本的语言,那都是经过后世史学家精心锤炼过的。

  那都是字字珠玑,都是从根本上,从深层次的探讨过的。

  如宋濂这等大儒名士听的都是耳目一新,眼前小星星闪烁,恨不得一把搂住郑长生亲两口。

  奇才啊,我大明的奇才啊。

  郑长生,这名字咋听着那么耳熟捏?

  宋濂心中飞速的转着,转速估计最低也得没分钟两千四百转,额,好吧,有点夸张。

  突然宋濂笑了,笑的意味深长,笑的如沐春风,笑的让郑长生心里直发毛。

  明人**之风甚盛,莫不是这老家伙......

  郑长生面色一变,双手往后悄悄的捂紧了菊花......

  喜欢大明墨客请大家收藏:大明墨客。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