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章 方克勤_大明墨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冬日的天色,夜幕降临的早,尽管此刻才酉时刚过,可是屋内已经有些昏暗,需掌灯方可看清。

  一路走来,寒风呼啸,雨点落在斗笠、蓑衣上啪啪作响。

  郑长生被母亲牵扯着,来到位于村西口和方家村交界的学堂门前。

  篱笆小院,在风雨中显得有些孤零。

  推开竹制院门,沿着青砖铺就的小道,走了进去。

  道旁,梅花傲然枝头,芬芳馥郁,粉红色的花瓣上,晶莹剔透的雨珠儿顽皮的滑落。

  梅、兰、竹、菊,梅为四君子之首,通常文人雅士甚爱其孤芳淡雅。

  梅、松、竹又号称岁寒三友,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又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夫子全名陆繁,字墨村,文人高士也。明洪武开朝立国,恢复汉家河山。

  放牛娃朱元璋登基称帝,尊儒重道,遂请之出山,蒙学以孩童,授圣人之学,育国之良才。

  曾恩旨于他使中枢,以年老体衰推却之,最后领受了这个闲云野鹤一般的差事。

  若非他年愈古稀,无心向士的话,恐早位列朝堂矣。

  草堂内,一盏油灯一局棋,对坐身影二三人。

  两人手谈,一人围观。

  和夫子对局的是一位青衫中年文士,手捻须髯,正陷于沉思中。

  旁坐一小童,十岁左右,不时地斟茶续水,伺候在侧,郑长生并不认识。

  应是中年文士带来的童子,因为夫子一人食,百家养,早已为村中妇孺皆知之事,从未听说有人在他身侧伺候。

  今日轮到郑长生家提供饭食,夫子事先使老族长找李秀英说过,“有朋自远方来,农家浊酒待,家常菜蔬伺之即可。”

  夫子的友人前来,岂能寻常饭食待?这李秀英哪里肯?

  就是别的家庭给夫子送饭食,也不会敷衍了事的。都是把家中最好的吃食奉献出去。

  这也可见此间的民风淳朴,对夫子的尊崇之情。

  李秀英手里握着几十贯的财富,又有求于夫子,当然不能马虎草率。

  酒是从金宁县城买来的醉仙酿,佐酒之菜,是煮的烂熟的五花肉,还有闷好的香喷喷的鸡子,外加两样时令菜蔬,用一雕花食盒盛之。

  夫子在她的眼里,那已经是高不可攀的圣人了,夫子的朋友那也应该是饱读诗书的大儒才是,岂能以寻常粗鄙饭食待之?

  儿子整日里在家里研读,时不时的要去学堂跟夫子讨教学问,虽然儿子尚未入夫子门下,可是也跟正式的弟子也无异样。

  夫子说了,就是在学堂也不一定有在家自己钻研来的好。还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人的学问不在于师父教了多少,而是靠自己领悟了多少。

  另外,学堂学童众多,要照顾大多数,那么郑长生就不能兼顾之。

  还是在家自己修行,有疑难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