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章 怀远堂入册_大明墨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就不需要官府介入。

  另外自古以来的“民不举官不究”的习俗,也更助长了族长的权威,你想啊,官府不介入,那还不是族长说了算?

  通常族中有了事情,都是族长一言而决。

  就算是跟别的家族起了纷争,也是有两个家族的族长出面谈判解决的。官府在宗族面前充当的是和事佬,调解人的角色。

  族人纠纷,县官都头大,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那么宗族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

  通常族长都是有本族里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这样的人就是一个道德的标杆,就是君王意志在底层社会的代言人。

  所以,郑三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不过他这人有点迂腐不化,认死理。

  一切都按规矩来,如果在规矩的框架下,什么都好说,但凡超过规矩,那任谁在他面前都不好使。

  就比如菜地的事情,尽管他知道郑长生是郑氏子孙,但是由于没有开祖先祠堂录入族谱,那就不行。

  他也知道李秀英的日子过的艰难,而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命,能多一点就多一点,谁也不会嫌少,但是他并不为此开口子。

  在他眼里规矩就是规矩,族谱还没有在册,说破大天都没用。

  关于族谱,所谓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各有各的不同。

  有的是只要孩子一出世,就会录入宗碟,这无疑是很人性的了。不过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不发达,孩子的夭折率还是很高的。

  所以郑家村的规矩是,三年一录,而且大操大办,请来锣鼓响器,还有流水席吃。

  作为宗族的头等大事来办,虽然很靡费,但是郑家村的人们却乐此不彼。

  每家每户都要捐钱,说白了就跟后世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随份子钱一样。

  捐了钱一家老小就可以去吃席面,可以观礼。

  对于娱乐匮乏的古代乡村来说,还能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人快乐的呢?

  怀远堂前人满为患,老族长郑三旺带着族中成年男丁,焚香叩拜祭祖,仪式感很强。

  李秀英此刻正跟着村中妇人们,在临时搭建的土灶台前忙碌着,准备流水席。

  郑长生迈着小短腿晃晃悠悠的在妇人们中间来回的窜着,跟同龄的孩子们耍子。

  偶尔走到母亲身边,张开小手要一点可口的吃食。

  这很正常,不光是李秀英逮到机会,把煮熟的肉撕下一块塞到儿子嘴里,其他的妇人们也都这么干。

  孩子嘛!尤其是男孩,谁家不宝贝的跟金元宝似的啊!

  再说了这年头日子过的大都是很凄苦的,吃肉对于百姓来说,除了过年能吃上几口,平时又有几家能吃的起,又有几家舍得吃?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老族长郑三旺洪亮的嗓门响起:“各家媳妇,把郑氏适龄的孩子抱过来,磕头祭祖入宗碟了。”

  李秀英放下手里的活计,一把拽过来郑长生整理了一下衣衫,这件衣衫是卖了面偶娃娃赚的钱新扯的布做的。

  手巧的李秀英,还在上面绣了五毒虫,什么蝎子、蜈蚣、壁虎、蟾蜍、毒蛇,活灵活现的。

  古人迷信,以为这些都是毒物,以毒攻毒的话有避邪保平安之意。

  郑长生看着母亲激动的样子,知道这在母亲心中是大事,马虎不得,于是也老老实实的不在顽皮。

  李秀英眼眶湿润,口中喃喃自语:“铁山哥,咱们儿子就要入族谱了......”

  喜欢大明墨客请大家收藏:大明墨客。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