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 国丧(二)_不与今番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妍书光在心中着急,又实在没有什么别的法子,她于前朝无官无品,总不能以命妇的身份冲入大殿,又不敢轻易同书院联系,怕再被言官抓住什么把柄,只能耐心地等着。

  停朝三日足够言官御史们写上上百封的谏言,也足够皇帝想好给荣王府定一个怎样的罪名。

  “南梁以仁孝治国,一个孝字压下来,便能轻轻松松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她坐在洛暄逸的床边,也不顾他到底能否听见,一面替他擦手一面随口念着,“我们两人倒是病到一处去了,我这里还未痊愈,你又病了,可见你在信中未说实话。”

  诚然,他们在书信之中都未说实话,不过她如今行动自如,自然可以理直气壮地指责这个躺着不能动弹的人。

  “宫里来人了。”乳母打帘进屋,带起一阵冷风,凉的穿过两层屏风都让人背后发寒。

  “来便来了,往常也不是没有来过。”她一身的草药气味,只外穿了朝服略掩盖些气味,“走罢,若有祸,也不少这一桩。”

  时常出入王府的那位今日并未前来,来的反倒是礼部的侍郎,这位算是荣王府的老熟人,“王爷缠绵病榻,怕是不能亲自接旨了。”

  “王妃代为接旨也是一样的。”

  宣读的旨意很长,从斥责洛暄逸幼时不恭到如今的不孝,桩桩件件仿佛有人特意记录般周全,李妍书听着只觉好笑,恐怕躺在床上的那位都未必能将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记得清楚。

  “……依循太后遗诏,着荣郡王守太后陵,以思己过。”

  李妍书将旨意抓在手中连看两遍,才起身谢过礼部侍郎,“能有这般结局,还要多谢诸位斡旋。”

  “太后对下官有知遇之恩,现下不过只是遵循她老人家的遗旨做事罢了。”侍郎低声叮嘱,“朝中对此事众说纷纭,好在王妃娘家也出了不少力气,如今既有此结局王妃也当早些准备,早一日动身,早一分安稳。”

  洛暄逸的身子轻易动弹不得,想必宫中早就知晓这消息,皇帝又不明发诏书指明动身的日期,在诏书中还要设一陷阱等着他们去钻,实在是心思深重,“这一两月内怕是动不得。”

  守陵一事自然是越早越好,洛暄逸在宫中侍疾许久,原本中立的朝臣们大多因着这个缘故替他说了几句,若是在此时拖拉了起来,难免叫人觉得他先前只是做戏,这倒是不好了。

  “这已然是最好的结局,王妃莫要因着一时意气,白费太后与娘家的安排。”他前来传旨也不能久留,匆匆说了两句就要告退,走前还有些放心不下又叮嘱了两句,以免白费了他们这些人的一番心思。

  “多谢。”她看着来人远去才将旨意随手放下,复又回了主院。

  王府因挂白而显得肃穆许多,李妍书坐在廊前看向院子,觉着这冬日实在是难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