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九章银钱分配_穿越明朝成天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后,朱由校才对王朝辅说道。

  “好了,平身吧。”

  然后又看向周围其他的内侍和宫娥,说道。

  “你们也都平身吧。”

  “谢陛下不杀之恩。”王朝辅一脸劫后余生的表情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他知道,这一次其实不是自己的解释有多么的合乎情理,而是因为陛下对自己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控制力而已。

  站起来后,为了让朱由校尽快忘掉刚才所发生的事情,王朝辅想起什么似的,赶忙拿起其余所剩不多的几封奏疏,说道。

  “陛下,这些都是关于盐场租聘所得银两处理分配的几封奏疏,内阁一时无法决断,还请陛下圣裁。”

  “哦?”朱由校没想到盐场租聘才刚刚结束,各部大臣们就惦记上了。

  到了此时,朱由校知道,接下来的内容不能再让自己的这些弟弟妹妹参与知晓了,于是对他们说道。

  “最近几日你们几个也都已经玩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得到朱由校的允许后,几个早已在这如坐针毡的孩子赶忙向外走去。

  当朱由检即将走出官署的时候,朱由校忽然对着他的背影说道。

  “臣弟记住今日发生的事情,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轻易怀疑别人,凡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断,然后坚持自己观点。”

  正要走出官署的朱由检身体突然顿住了,没想到皇兄竟然户突然对自己说这些话,这使得他一时猜不透其中究竟暗含何意。

  正在朱由检一时停在哪里不知所措的时候,只听身后又传来了朱由校的声音。

  “好了,去休息吧。”

  其实刚才朱由检那一系列小动作,朱由校全都看在眼里,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此刻提点他的话语。

  看着他们几个孩子走出官署后,朱由校才拿起剩下的几封奏疏看了起来,这次没有再让王朝辅读,而是选择自己去看。

  因为他要仔细斟酌奏疏之中关于他们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仔细翻看之后,朱由校发现,所提虽然政务不同,但却可以看出其意都是为民为国之言,尽管有的比较偏激,却也足以可见其一片赤诚之心。

  这就是整顿了一遍朝堂后的好处啊,庸庸无为之辈被扫了出去,忠臣能臣被一一提拔,给予了他们得以发挥抱负的土壤。

  其中工部上疏,大明境内,尤其北方各地旱灾,捞灾频发,不可不察。建议大规模整修一次水利,使沼泽之地变沃土,使干旱之地也可以得到缓解。

  如此下去,纵然有天灾肆虐,也不至百姓居无定所,从而形成暴乱,此乃立根之本。若百姓饱暖,则大明无忧矣。

  在文章的最后还提到,朝廷早已在各地境内提拔有为的吏员,实行吏员转官之策,不久前又开始实行了考成法。不如就以兴修水利为契机,让三者相结合,以此来做为考核标准,相信如此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后,不仅各地灾情可以得到缓解,也可以为朝廷选拔出一批能臣干吏。

  这倒是为朱由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一时让他显得有些兴奋,觉得此事可为。

  紧接着朱由校又翻开了户部所上的奏疏。

  户部是户部尚书以及户部各级大小官员联名上疏的,其中所提内容正是朱由校之前和毕自严提过的建立属于朝廷自己的钱庄,铸造银币,规划整理大明现在流通的货币事情。

  对于设立属于朝廷自己的钱庄,朱由校自然明白将会给朝廷带来多大的利益,也明白其对于朝廷的重要性。

  看着这两份奏疏朱由校一时陷入了纠结之中,不知该怎样使得现今朝廷手里的这些银子可以利益最大化。

  做为一个帝国的最高领导人,就是要做着很多个选择,尤其是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的时候,选择更加尤为重要。

  良久后,朱由校摇了摇头,看来还得和朝臣们仔细商议,一人计短,十人计长,结合众人的智慧才能最终做出最优的选择。于是叹了口气后说道。

  “吩咐下去,明日启程回京。”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