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百三十章:剑南春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文化的农民,不懂啥叫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但并不妨碍他们仍然可以看出这其中的商机。

  朝廷这次为四川退耕的事,准备了上亿两退耕银,制造了几十万脱产拆迁户,这群人一起消费,但四川地界流通的市场货物和储备数量却不能提供有力支持,就会造成需求大于供给,如此一来,通货膨胀现象那是势必会出现的。

  但通货膨胀并不全然是浅显的坏处。

  更不要认为一旦通货膨胀,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在退耕之事定下来之后,前文就提到过,严震直向朱允炆提过要为此预留储备粮一千五百万石。

  为的,就是预防四川的通货膨胀现象。

  虽然粮食不能提供所有的需求供给,但粮食是基础物价的红线。

  其余的,无非就是生活中的其他所需物资,譬如果蔬、肉食、盐油酱醋、木柴煤炭等物。

  这些东西会有一段时间的暴涨,不过朱允炆跟内阁也都做好了准备。

  这事亦有提及。

  最多无非是一个建文十二年,等到转过年势必又会回落。

  而有储备粮的支持,四川的百姓实际上不会受到多大的冲击,因为不膨胀的时候他们日常生活中也不会买肉、买水果等食品。过冬也不会烧木炭取暖这般奢侈。

  无非就是做饭的时候,少放些盐巴、酱醋等作料。

  等到自贡的盐井扩产,释放出来的脱产群体如李三等人一般,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家庭作坊、集群作坊后,这些所有的生活物价就会回到之前的价位,甚至更低。

  所以阶段性的通货膨胀,简单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一种利好、一次风口。

  比如,现代社会中每次大规模拆迁都会使得搬家公司的费用上涨、房屋租赁金上涨,而最离谱的,就是连夜场小姐姐的小费都跟着上涨。

  等到生活物价平抑下来,服务产业就会紧随其后的发展壮大,至于服务产业的价格上涨,跟老百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对大明时期的百姓来说,像逛青楼、听戏曲这种服务业,什么时候成为评定生活质量的一项指标了。

  李三是铁了心要搞自营业,想赚钱发财,而他的一番侃侃而谈,也让村长老头颇为动心。

  加上李二宝在一旁的帮衬配合,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而有了村长老头的加入,说服全村人一起集资兴厂、大半酒坊的想法就很容易实现了。

  村民乡亲们多没文化主见,有村长的带头,加上李三、李二宝巧舌如簧的鼓动,加上对进城后未知的生活抗拒,大家伙还是愿意留在几十年的村子里生活。

  于是,建造李家酿酒坊的事业就此提上日程。

  “那咱们字号叫什么名字?”

  在采买回来的一大堆工具设备前,李二宝一边安装,一边向不远处忙活的李三问道:“要不,就叫李家酒?”

  取名字这么文雅、高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