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_37_七十年代纪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淑芳,然后把东西抱在怀里,喜笑颜开,并没有嫌弃除猪皮鞋以外其他商品上的瑕疵。

  王春玲把她推过去,“你拿到东西就赶紧走,别占地儿。淑芳,我们家的呢?”

  “哦,我看看,大哥要了一套中山装和一个大的文jiàn挎包,大嫂要了一件罩衫和一条涤卡裤子,涤卡裤子是九块钱一条,还有一个节约领,一双尼龙袜子、一双765皮鞋和二十尺黑色棉布,尼龙袜子是两块五一双,黑色大文jiàn挎包八成新,淮国旧买的,真牛皮,价钱比较贵,二十块,一共七十四块一毛五。大嫂,你家差我二十四块一毛五。”

  一听差这么多钱,王春玲肉痛极了,抖抖索索地付钱拿东西,咕哝道:“真不该让你大哥要东西,一个文jiàn挎包能干啥?不能吃不能穿。”

  其他人看到和县城里明显不同更加时髦的衣服款式,顿时疯狂了。

  齐淑芳不敢耽搁,赶紧拿出沈要武托她带的一件碎花衬衫和一条涤卡裤子,“衬衫九块钱。要武,你给了我二十块,我找你两块钱。”

  沈要武接过衣服和钱,喜滋滋地退出人群。

  “我得先声明一下:我和建国没有票,这些衣服布料都是处理商品,在旧货商店买的,虽然是新的,但多多少少都有点毛病,要不然不会放在旧货商店。所以,你们看到衣服扣子歪了、领子斜了、或者布料染色不均匀,绝对不是我们故意以次充好!”

  忙活大半天,除了贺建国的两个结拜兄弟家离得远,人不在,齐淑芳好不容易才把其他人要的东西一一交给他们,钱么,自己收了七十三块九毛钱,退了十块两毛钱。

  拿到东西和没买东西的人都不肯离去,七嘴八舌地问她在上海的见闻。

  “上海特别热闹,上海人特别精神,我还学会几句上海方言哩!上海的生煎馒头很好吃,淮海路上春江店里的特别正宗,可以搭配砂锅炖的油豆腐线粉汤或者咖喱牛肉汤,可惜我们来得太急了,我没喝到正宗的咖喱牛肉汤。上海大厦特别高,有二十多层,百货大楼也很高,里面的东西特别多,旧货商店里的东西也有很多,每家都有大批旧衣服,不需要票……”

  齐淑芳说得嘴都干了,十一点多大伙儿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做饭。

  贺建国不在家,中午估计也回不来,加上里里外外都没打扫,齐淑芳没心情做饭,吃了火车上剩下的一些野味和馒头,草草了事,然后打扫房间,归置东西。

  她花了一个多小时,把东西归置到该放的地方,沈要武闷闷不乐地走进来,眼泪一个劲地往下掉,“淑芳,你说,你说,你说我容易吗?我好不容易才攒二十块钱,托你给我买身衣服,我不想出门总是借衣服。结果我妹见了吵着要,我娘就让我把衣服让给她!”

  请收藏:https://m.qdbq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